编 者 按
阿里巴巴、淘宝、京东、小米等互联网巨头的崛起,催生了快递行业的持续高速发展。在快递行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邮件快件包装废弃物增长过快,快递的过度包装、 “大材小用”、循环利用率低等问题,不仅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也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新增了“推广绿色快递包装”内容,这使得快递绿色发展成为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话题。
图1 张近东
图2 谭平川
图3 柴闪闪
图4 陈乃科
图5 杨金龙
全国人大代表、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建议:
建设绿色电商城市 实行快递包装回收制度
□ 李阳谭柯
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连续5年居世界第一,网购、快递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快递的发展为电商创造了巨大的机遇,应尽快完善针对末端配送环节的规范化管理;走绿色发展模式,实行快递包装回收制度,同时降低快递成本。
快递业需要推进循环共享
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快递业务量突破500亿件,同比增长26.6%,连续5年居世界第一。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快递业务量仍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这种背景之下,用户对快递时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张近东表示,高速增长的快递业务量和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在给电商及物流产业创造巨大机遇的同时,也给末端配送提出新的考验。
他说,目前,我国物流末端配送环节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配送车辆鱼龙混杂,三轮车等物流配送车辆给交通安全及城市管理埋下隐患;新能源车路权尚不完善,降本增效效果不明显,制约了末端配送模式的多样化与合理化探索。
还有就是快递包装的回收问题。张近东说,配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包裹,需要消耗编织袋、塑料袋、包装箱、胶带、快递运单等多种耗材,而快递垃圾回收体系不健全,导致这些包装材料只能满足一次性使用需求。
仅以冷链物流为例,伴随着冷链物流的极速兴起,冷链商品的耗材回收问题更值得关注。我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仅在2012年~2016年达到了118%的增速,每年随之产生近3亿个泡沫箱及10亿冰袋的冷链耗材。冷链包装废弃物专业处理收费较高,部分企业直接丢弃处理,对环境的污染不容小觑。
与此同时,张近东说,可循环包装的推广则存在一定的现实难题。如采用生物基胶带、可降解塑料袋,这些环保材料的成本约为不可降解材料的3倍以上,巨大的成本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
据张近东透露,虽然苏宁物流发布的共享快递盒等绿色包装产品已经开始在消费者端推广,但可循环快递箱不能仅仅依赖在消费者端进行推广,而更应该与上游供应链厂商形成联动。与此同时,单纯依靠企业力量推进回收体系建立难度较大,循环共享体系尚待完善。
智慧化改善配送环节
张近东建议,要提升快递末端的发展效率,应将智慧物流纳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在做城市交通规划的顶层设计时,考虑快递物流的发展对城市产生的影响,并从制度层面推进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规范制定。
他说,应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和研发投入,持续加速以智能化助推行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创新末端配送技术,发展新型新能源车及末端配送无人车,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安全及成本问题,形成多层次配送网络。
张近东表示,表面看来,这是智慧物流领军企业对行业的观察、思考与推动,科技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技术正加速推进物流行业的转型与升级,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和研发的投入,持续探索优化末端配送解决方案,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更进一步来看,末端配送不仅是物流链条中最贴近消费者的末梢神经,其效率与服务深度影响着用户体验;它也是城市交通重要的“毛细血管”,对其进行及时的规范化管理也是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一环。因而可以说,末端配送的合理与规范化问题直接关乎社会交通与民生幸福。
在张近东看来,将智慧物流体系纳入到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中,统一规划、统一推进,已成为物流发展的当务之急,更是人们“美好生活”实现的题中之义。
他说,物流的智慧化与正在大力践行的智慧零售理念不谋而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零售要素的数字化,采购、销售、服务等零售运营的智能化,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体验为用户提供商品和服务。
建议设立绿色包装奖惩机制
“推进城市回收体系建立,建立政府主导、政策扶持、企业积极参与的绿色包装推进组织,有规划有秩序地建设绿色电商城市。”张近东表示,应以绿色发展理念,实行快递包装回收制度,利于环保也利于节约快递成本。
张近东建议,应从制度层面推进可循环包装国家标准建立,制定更符合物流行业的绿色包装规范,推进绿色包装回收体系建成。企业、社区、学校等都可以尝试建立包装回收试点,由点及面,逐步达到绿色城市的建成。
除此以外,建立绿色包装奖惩机制,配套出台推进绿色发展结构性减税等政策、制定冷链包装耗材标准,鼓励企业探索使用新型可回收冷链包装,也是张近东对于绿色物流的建议。
在张近东看来,绿色物流是未来物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从绿色包装回收体系到企业积极运用新型科技推广绿色物流,都离不开政府和企业的“联手”,更离不开深入人心的绿色物流理念。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谭平川:
推行绿色统一可循环包装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谭平川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行绿色、统一、可循环快递包装”的建议。
建议提到,国家邮政局发布的《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2018)》显示,2017年快递全行业共使用400.6亿份快递运单、110.5亿个包装袋、8亿条中转用塑料袋、48亿个封套、364亿米快递胶带、40亿个包装箱。包装已成为快递行业中资源消耗和浪费最严重的一环,仅一年的快递胶带消耗量可绕地球赤道约910圈,包装箱所需原纸多达4600万吨,约为7800万棵树。
谭平川认为,实施包装减量,加快推行绿色、统一、可循环包装已势在必行。目前存在的问题则是:
一、快递包装缺乏统一的强制性标准。国家出台了快递业绿色包装相关方案,但只是指导性意见或推荐性标准,没有统一的强制性标准。实际操作中,不同的商品会采取不同的包装形式,即使是同一种商品,不同的快递企业也会采用截然不同的包装方式,以防商品损坏。
消费者为了物品完美无缺,希望包裹得越结实越好;商家为了消费者不给差评,在包装上做足文章;快递公司在野蛮分拣、抛扔快件等现象难以根本扭转情况下,宁可多包一层,也不愿冒赔偿顾客损失的风险。由于快递包装缺乏统一标准,因此,在消费者、商家、快递企业共同作用下,导致严重超出商品本身需要、耗材过多、分量过重、体积过大的过度包装。
二、过度包装浪费大量资源,产生大量垃圾,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目前,包装材料总量庞大、种类较多,消耗增长迅速,过度包装、层层叠加、“大材小用”现象较为普遍,如快递一个拇指大小的记忆卡,有的快递企业使用A4大小纸箱,箱内填充大量塑料气泡垫和空气囊。
过度包装不仅消耗大量资源,还产生大量垃圾。国家统计局十年数据显示,2007年~2016年,全国年垃圾清运总量从14841.3万吨增长到20362万吨,因快递包装产生的垃圾增量约占生活垃圾增量的85%,大量快递包装垃圾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如消耗量增长最快的包装塑料袋,其材质大多是低密度聚乙烯,含有塑化剂、阻燃剂等有害物质,焚烧时会产生二噁英,造成大气污染,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三、缺乏专业回收系统,包装回收困难,循环利用率低。目前,快递包装主要由消费者自行处理。由于缺乏专业快递包装回收系统,大部分消费者在快递拆开后,将塑料袋、包装盒作为生活垃圾直接扔掉。因快递包装上涉及消费者姓名、住址、电话等个人信息,为防止个人隐私泄露,不少消费者选择销毁快递运单,造成包装破损,无法回收。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快递包装物总体回收率不到20%,其中纸盒回收率不超过50%,而包装填充物、胶带等塑料制品,回收率几乎为零。大部分快递包装在一次性使用后失去利用价值,无法实现循环利用。
为此,谭平川建议,一是出台关于包装回收再利用的行政法规,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建议出台关于包装回收再利用的行政法规,规范包装所涉及主体的权利义务,明晰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明确法律责任,为快递包装的生产、使用、回收和再利用等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减量化、再利用要求。
二是制定快递行业绿色包装强制性标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已出台的《快递封装用品》系列为推荐性国家标准,不具备强制性,难以在实际中实现绿色包装的初衷。因此,建议统筹制定快递行业绿色包装强制性标准,推动实施快递包装产品绿色认证,规范源头包装、减量包装,实现快递包装绿色、统一、可循环。
目前,可降解、可重复利用的绿色包装在快递业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成本较高。建议通过补贴或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快递企业采取措施回收包装材料,更好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建立社会化、专业化快递包装物回收体系。循环包装推广使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关键在于建立社会化、专业化快递循环包装回收体系,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同参与。
建议政府主管部门研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出台对可再生、循环包装材料研发、生产、使用企业的扶持和资金支持措施,在源头上鼓励快递企业使用易于回收的包装物;探索建立快递企业和环卫企业、回收企业“快递业+回收业”的定向合作,推动形成包装生产者、快递企业、消费者共同参与、多方协同的回收利用体系。推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形成产业化运作,促进快递业的持续、健康、绿色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柴闪闪:
大力推进快递“绿色包装”
3月6日,上海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全国人大代表、“快递小哥”柴闪闪说,快递业务量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伴随着快递产生的大量包装物,已经对中国的生态坏境治理造成巨大的压力。
柴闪闪说,在电商平台上,商家为获得好评,过度包装的行为比比皆是。消费者也希望自己购买的商品受到的保护越多越好,导致大家常常看到里三层外三层的快递包装,有时一个快递的包装占到了整个邮件体积的50%以上。同时,有部分快递企业基于成本因素,会优先选用价格低廉的一次性包装塑料袋,用户在拆封后会将包装随手丢进垃圾筒。由于这种一次性包装袋不可降解,年年递增的包装物给城市的垃圾处理带来负担。此外,他说,一些网络平台存在刷单现象,很多快递里只有一个纸板、纸团或空无一物。生活中,居民的环保意识也不够强,一团团的包装垃圾被扔进垃圾筒,很少有人会去思考,它们会给我们的环境治理造成了多大的负担。
对此,他建议:第一,要在源头上加强治理,建议把绿色包装标准作为快递企业从事快递经营的准入条件之一;建议政府部门加强对使用绿色包装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第二,加强执法的引导作用,还可以将电商平台中的快递服务费与商品价位剥离开来并制定最低收费标准,减少非理性的快递消费现象。第三,加大宣传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陈乃科:
快递发展绿色才能赢未来
“2018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500亿件,超过美、日、欧总和。快递业务飞速发展,在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度包装、循环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侨联副主席、国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乃科,今年带着“绿色快递”上两会,建议消除快递绿色的“拦路虎”,让中国快递不仅世界最多、也全球最绿。
今年两会,陈乃科把关注点放到了快递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上。在陈乃科看来,降本增效、绿色发展是快递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但他调研了解到,当前快递绿色化仍然面临成本高、标准不健全、政策激励不精准等问题。在建议中,他提出,尽快制定出台快递绿色包装以及仓储、配送、回收的国家标准,适时启动国家级绿色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倡导作用,积极复制推广先进经验。
近日菜鸟网络和中国主要快递企业共同面向全社会发起倡议,呼吁推进绿色研发、推广环保包装、采用清洁配送、建设末端驿站、加大回收利用等。“这样的倡议很好,中国的物流快递企业,已经在绿色化上开展了不少创新探索”,陈乃科举例:菜鸟与厦门市政府合作,建设了国内首个绿色物流城市,获得国际生态大奖;申通快递研发的可循环环保袋,已经全网循环使用超过1亿次,相当于节省了1亿个一次性中转塑料编织袋。“这些经验都值得及时总结、复制推广。”
陈乃科还建议,把绿色发展指标纳入企业常态化考核,通过以奖代补、信用激励等减轻企业绿色化的成本和负担,同时加大政策供给,鼓励技术研发和创新,让率先“绿”起来的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形成正向激励。
陈乃科向记者表示,快递物流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中国从快递大国走向快递强国的过程中,正如马云所说,“快”只能保证不输、“绿”才能赢,中国在绿色物流上必须领先布局,才能赢得未来。
全国人大代表杨金龙:
发展共享末端设施是必由之路
全国两会期间,来自浙江的全国人大代表、杭州技师学院教师杨金龙提交了关于支持快递末端共享服务平台进社区的建议。杨金龙在《关于支持快递末端共享服务平台进社区的建议》中建议国家层面有关部门进行顶层设计,将快递服务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快递末端共享服务设施作为便民利民项目,各省区市将其纳入城市规划,在用地、设立等方面提供便利。
杨金龙介绍,传统方式中,靠快递员骑电动车或开车送件上门是主要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日趋严峻:对于城市管理者而言,快递车辆抢行、校园外“摆地摊”、社区外电三轮“围城”,给城市秩序、交通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对于快递行业而言,网点安家难、车辆通行难、企业招工难、快递进门难等问题,也影响快递行业的发展;对于消费者而言,参差不齐的快递品牌服务质量也有很大差别,甚至还可能存在一定安全风险。
杨金龙认为,发展共享末端设施是必由之路。快递是典型的规模经济,规模越大、成本越低,质量和经济性就越容易提高,发展共享末端设施,实现“人递、箱递、站递”相结合是解决快递末端症结的关键所在。
一是建议国家层面有关部门进行顶层设计,将快递服务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快递末端共享服务设施作为便民利民项目(如同以往的信报箱),通过电商、快递平台大数据和增长趋势,要求各省区市纳入城市规划,在用地、设立等方面提供便利。
二是建议各级住建部门提升新建住宅小区的验收标准,明确配套快递设施用地和场所。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鼓励和引导住宅小区设置快递综合末端平台,不收或少收取进门费,引进优质企业开展社区快递末端运营。
三是建议各级市场监管、商务、邮政等部门加强对末端服务创新的引导和管理,鼓励企业通过科技手段提升站点运营安全性,保障快递末端共享服务设施高效、优质、安全运行。加强对“加盟”“集资”等模式的监管,防止出现用户数据泄露、安全风险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