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钢铁物流 - 综合物流 - 物流云计算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订阅注册] [找回密码]  
发挥好陆港效用,内陆也能买全球、卖全球
——第六届中国(合肥)陆港发展暨物流枢纽建设峰会开幕
稿件来源:常河山

  □本报记者 常河山
  5月17日,以“陆港产业、物流枢纽——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合肥)陆港发展暨物流枢纽建设峰会在安徽省会合肥开幕。
  海关总署、国家口岸办、中国口岸协会原党组成员、主任、会长叶剑,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李汉卿博士,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徐萍,来自全国各地的陆港、高校、保税区、口岸办等企业与机构的代表、专家、学者400多人参加会议。
  叶剑在致辞中说,陆港自2014年提出,各地建设速度迅猛,截至2018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陆港有150多个。陆港是内陆无水港的简称,是沿海、沿边、沿江口岸和航空口岸的货源集散地,是国内和国际物流枢纽,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陆港是内陆城市发展经济,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抓手。
  叶剑认为,陆港是内陆城市承接国际、国内资本,承接沿海产业转移,通向国际市场的大门,是“一带一路”建设重要的物流枢纽;借助陆港开通中欧班列的城市有63个,截至4月份,中欧班列开行已超过1.5万列;在内陆也可以买全球、卖全球,发挥了陆港的功能作用;随着我国内外贸一体化进程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兴起,陆港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汪鸣在主题演讲中指出,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实施方案的重点工作,是以整合区域内的物流资源为导向,加强同一承载城市不同类型枢纽的功能协同,鼓励合并建设;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承载城市在城市群内部积极开展枢纽合作共建,加强国家物流枢纽与本地区其他物流枢纽的分工协作和有效衔接,带动其他物流枢纽发展;遵循市场化原则,发挥地方政府在国家物流枢纽培育中的关键引导和统筹推动作用,创新物流枢纽经营管理模式,以提升效率效益为导向,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通过资产整合、业务融合、联盟运作等手段,培育形成10家左右枢纽建设运营标杆企业;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支持基础条件较好的物流枢纽扩大国际物流业务,拓展全球转运分拨中心、国际交易中心、国际结算中心功能,建设5~10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物流枢纽,健全通达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国际物流服务网络,辐射带动更多物流枢纽提升国际物流功能;推进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化系统化建设,引导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统筹谋划枢纽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使枢纽布局与城市产业布局协同、物流服务网络打造与产业网络化组织联动,促使枢纽要素聚集与产业形态融合创新产生新突破。
  李汉卿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正在加快推进,将带动全球物流的地理格局重塑,技术革命的纵深发展,不仅改变全球商品、要素供求格局的调整,还提供新的物流资源配置方式和手段,促进物流服务和组织的创新。比如跨境电商,现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贸易方式,改变了原有物流体系。
  李汉卿认为,中国物流高质量发展,将促进产业链迈向中高端,促进供应链体系建设,扩大国内市场发展空间,推动国内国际市场双向互联互通;物流高质量发展要建立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互联互通能力、要提升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物流服务能力、要增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物流创新动力。
  徐萍在演讲中说,国家和行业层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推动物流园区、物流(交通)枢纽建设的规划、政策、标准,今后会更加侧重资源的集成、优化,更好发挥国家物流枢纽等不同类型的枢纽功能,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支撑进一步对外开放。
  与会嘉宾和企业代表围绕智慧陆港、口岸、综保区建设、国际陆港的实践与创新等专题演讲之后,来自交通物流研究机构的学者及投资界、综保区、口岸办代表,又针对我国国际陆港发展、物流枢纽建设的现状、趋势及热难点问题进行了高端对话。
  本次峰会由合肥市人民政府、《中国陆港》杂志社主办,中国陆港专家委员会、合肥市博览局、合肥国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所、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支持,德国凯颂腾国际物流(中国)有限公司协办。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综合物流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发挥好陆港效用,内陆也能买全球、卖全球
  本文所版面
【第 A5 版:热点】
现代物流报社 http://www.xd56b.com/ 版权所有123
技术支持:喜阅网(www.xpl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