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永梅
崔永梅: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自开展物流产学研基地建设工作以来,秉持“产业引领、国际视野、协同创新、知行合一”的理念,探索出适合经管学院专业特色的产学研结合实践路径,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今天借此大会,在四个方面与各位同仁共同交流与分享物流产学研合作经验。
一、基地简介
今年是北京交通大学创办110周年,经管学院与北交大同根同生。1981年获得全国首批学位授权,1996年由原来的经济学院、工业与建筑管理工程系和物资管理系共同建立了现行的经济管理学院,2011年非常荣幸成为全国17个首批试点学院之一,2013年Eduniversal全球最佳商学院排名中获评3 PALMS,稳居中国最佳商学院第10名,2018年被评为中国物流学会优秀产学研基地。
我们的愿景是成为引领中国产业发展的商学院,使命是贡献商学智慧、培育领军人才、造福经济社会,价值观是知微、识断、秉道、传馨。学院师资实力雄厚,学生层级体系完备。现有教师219人,其中教授60人,副教授96人,讲师55人。队伍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专家和新世纪优秀人才等。
基地建设长期以来围绕国家及省部级的平台基地的建设同步展开,人才培养依托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科学研究依托以铁路为主的多式联运基地、物流和信息化结合基地、产业安全和发展物流信息化的基地。多年来,通过全体师生以及校友共同努力,学院在交通运输体系、现代物流、资本金融、信息技术、建筑地产、旅游健康六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现代物流是六大板块中的核心部分,全院上下围绕着现代物流产业做跨学科研究,形成了以物流研究院为主,下设若干个研究中心的体系。同时积极对接国内国际学术前沿,努力与企业界、政界进行产学研合作,已与荷兰成立了全球供应链与物流研究所。
二、产学研合作理念
“产业引领,国际视野,协同创新,知行合一”是我们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基本理念,我们传承传统产业特色,同时与创新融合,站在全球化视角,鼓励组建跨学科团队参与国际化竞争与合作,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繁荣和社会进步。
关于产学研合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人才培养,包括开拓实习实践基地,聘任兼职教授、校外导师,召开企业招聘双选会,带领老师和学生到企业走访调研,参与国家相应政策标准和智库建设工作。二是科学研究,与国内外研究机构联合科技攻关,联合案例开发,联合申报成果。三是社会服务,给政府和企业提供服务,对企业面对面诊断。四是国际合作,围绕着国际化认证,努力对接国际机构和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
我们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通过制度支撑、组织保障、“四库一表一平台”来保障可持续发展。我们成立了校友发展与校企合作中心,现有1名主任和2名专职人员负责校友与校企合作具体事务。通过提升服务质量,不断完善“四库一表一平台”,“四库”是指建立兼职教授数据库、企业家数据库、校企合作数据库和企业捐赠数据库。“一表”是规定对走访过的、交流过的企业建立走访表和工作备忘录。“一平台”是依托微信建立的产学研对接平台。
三、产学研合作模式
我们主要有六种产学研合作模式:
第一,赛迪班模式——以人才培养为主线,与企业深度合作,以企业的名字来命名班级。
第二,思源时代模式——以科研合作为主线,对接物流信息化、相应的资源和数据共享等。
第三,ABCDV中德文化交流班模式——以文化交流为主线,通过校友校企合作,打造文化交流的班级,为“一带一路”发展培养人才。
第四,贝能达模式——以案例开发为主线,针对企业已有和未来展开的实践进行案例开发,共同进行案例沙龙活动。
第五,量化投资实验室模式——以联合建立实验室为主线,这是我们在做的量化投资班。第六,大信杯案例大赛模式——以联合举办案例大赛为主线,通过联合举办物流大赛,学生、教师和企业都得到很多启发,有些模式已在企业得到推广和应用。
四、物流领域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探索
长期以来,我们搭建了数据资源平台和实验工具平台,以问题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了课程实验、专业实习、创新团队、学科竞赛、导师引导的实践教学体系。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到博士后联合工作站的建立,都是依托于模型库、算法库、案例库、数据库、文献库等资源平台,同时也构建了大量的平台工具,从而开发了产学研结合的实践类特色课程。
结合新时代新物流的新特征,我们与各级政府和企业签署实习基地协议,要求实习前教师要与企业充分沟通互动,找到企业需要解决的痛点和难点,确定项目选题。实习结束后要通过校企联合成立的委员会答辩,形成有结果的案例报告。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产学研教学体系。第一,形成了一支产学互动多元化实践教学的师资团队,团队成员每年都到企业挂职,同时聘请政产研专家长期为学生授课。第二,用科研反哺实践教学,加强课内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我们给政府和企业做了一些物流园区建设、产业规划以及供应链管理等咨询报告,出版了相应的案例。第三,丰富课外学生科研和创新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安排实践教学学分,搭建了学生自主研究、自主创新的实践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们在实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深感企业的实践已远远走在科研院所前面,未来需要对物流产学研进行更深层次地探索。如何助力国家制定物流政策,如何助力行业健康发展,如何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如何在中国物流学会领导下与兄弟院校共同推进产学研基地建设等,都是需要研究探索的方向。
最后我谈一下基地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第一,加强基地研究力量建设。大量吸收物流与供应链领域顶级专家学者加入到我们的团队,共同培养人才。
第二,在人才培养方面持续进行改革。理论联系实际,重视与需求和行业接轨的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工作,特别集中精力做好优秀企业案例、实习基地等教学资源的建设。
第三,在科学研究中关注国家重大产业需求。
第四,提升国际交流水平和学科声誉。
第五,发挥优势,推进校企双方的人才培养。加强与政府、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共建,为产学研基地的发展提供联合人才培养载体和实践平台。
我们深刻体会到产学研结合给学科发展带来的重大变化和贡献,未来我们基地也将秉承开放创新的精神,深入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
本文为作者在2019年(第十二届)物流领域产学研结合工作会的演讲(摘要)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