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娜
听搞钢材物流运输的朋友说,河北廊坊文安县与霸州市交界处的新镇芦阜庄有一个很大的钢材市场。他自己的13米大板车队平均每天从那里运出钢材200吨,每个月可达6000吨,三四月份旺季的时候都要上万吨。
听朋友说那里是华北较大的钢材市场,品种齐全,各大钢厂的货都有,于是记者对这个市场产生了兴趣。选择了一个周六,记者来到了芦阜庄市场。
让记者没想到的是,一个偏僻的村庄竟是照片中这样的景象。据村委李尚涛介绍,村里的房价已经涨到了每平米5000元,因为外地人口已经是本村人口的两倍多了,这主要就是因为钢材市场吸纳了就业。
然而上世纪80年代中期,芦阜庄还是当地有名的穷村。“一个广播喇叭,一张破办公桌,五间露天的破房,外加8万多元外债”,就是村里全部的家当。当时,村里有一些村民在北京、天津、保定等地的汽车制造厂收钢材的边角料等废品,从里面挑出面积稍大一点的,加工成箱包等用的配件,剩下的再卖给收废品的,挣点钱以补贴家用。这时,新镇镇委看中了时任校办工厂厂长的解国胜,他有经营头脑又务实肯干,应该能带领大家脱贫。解国胜上任村支书后,带领当时的村委一帮人,在解决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之后,1990年,芦阜庄开始把“富民”作为工作的重点。小而散的钢材买卖被村里扶了正,取得了特种商品经营许可证。据当年的村主任李玉增介绍说,为了建这个钢材市场,他们从廊坊、天津、山东、浙江,一直跑到广东,把钢厂的经销商一个个引进芦阜庄钢材市场。他说:“那时候,如果商户自己去钢厂买钢材,不仅每吨5000元,价格相对较高,而且还要收保证金。我们是批发市场,钢厂的保证金我来交。市场一个季度要多少订单,钢厂就按需求生产。经销商到市场来拿货,不仅不收取保证金,价格还可能优惠至9折。如果经销商的钱紧,还可缓一些天交费。客户自己对钢厂,这些优惠是没有的。”
正是借助于班子强有力的带动,芦阜庄钢材市场不断扩展,逐渐成为专业型、集团化的市场。到2005年,12个大型钢结构封闭交易大棚矗立在了106国道两侧,后来又增加了25000平方米的交易大厅,并成立了钢材市场钢铁商贸联合会。李玉增说,那时候,到市场来参观的人每天都要接待两三波。市场实现了年交易额600亿元以上,全国各大钢厂在芦阜庄市场都设有经销点。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产品通过天津口岸也都来到市场,芦阜庄钢材市场很快发展为华北地区较大的钢材特别是板材市场。
走进市场,就会看到大棚顶部的天吊车在运送钢卷。然后再由机器把他们切割成客户需要尺寸的板材。
在市场里,除了横切的板材,还有这些纵切的条板。然后还可以通过机器把它们直接变成超市里的货架用的边条。只要是有市场需求,芦阜庄市场就可以满足客户的需要。
在芦阜庄钢材市场,很多都是“钢二代”。他们的父辈是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前后的第一代辛苦奋斗的芦阜庄人,现在多是80、90后接管了店铺。他们一如父辈那样,秉承着和气生财的生意经,为客户着想,市场氛围十分和谐。“市场里没有讹诈等乱七八糟的事儿”,这位来谈生意的红衣老板告诉我。
记者在市场上了解到,经过了今年三四月份的钢价上涨之后,价格已经在回调,贸易商多持谨慎心态,不囤货;下游终端用户普遍按需采购,有钱不买闲置。
芦阜庄的市场一般都是现货交易。下游客户需要什么品种的钢材,直接电话或者微信跟市场上的经营户联系好,然后跑运输的公司就过来帮助提货运回去,结算一般都是下游用户与商户这边网上转账。
除了在市场的门市加工,很多商户也都是采用前店后厂的模式,在市场周边,有很多这样的加工工厂,来拉货的大车,哪边方便就在哪边上货,运作起来十分便利。
在一家公司的加工厂,年轻的老板已经开始在盘算着开展电商销售。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芦阜庄的坐商经营模式也会发生一些改变。芦阜庄第二代的门市经营者们会迎来各种新的挑战,在他们的父辈已经为他们积累下殷实的家底,功成身退之后。
当然,每年600亿元的销售额,也离不开这些搞钢材运输的物流人。他们每天奔走在相同的运输线路上,老板为了节约运输成本一般都会选择不走高速,而是选择没有收费的国道。运输之前,要把钢卷小心翼翼地垫好枕木,做到牢固可靠,避免大车刹车时因惯性引起的前移,确保运输安全。
离开芦阜庄钢材市场,记者不禁感慨于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乡野之间所爆发的那种巨大的创造能力,也在思考着未来像芦阜庄这样的钢材市场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