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雯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结构性供给不足等问题困扰行业发展,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充电服务市场如何健康发展研究报告》 (以下简称《报告》)的发布会上,业内人士为解决充电服务市场五大痛点建言献策。
破解充电基础设施数量不足痛点——从 “充电设施”到 “充电基础设施”的转变
针对当前充电基础设施数量不足问题,住建部城建司副司长赵泽生表示,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将原来的“充电设施”改为“充电基础设施”,两字之差“意义可能就不太一样了”。
《意见》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要求,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充电企业。
我国正在建设覆盖城市公共领域、高速沿线、私人小区、单位内部等场景的充电服务网络。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截至2019年3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达到92.1万个,较2018年底增长14%。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稳定增长,充电网络逐步形成,截至2019年3月公共桩保有量达到38.4万个,比2018年净增5.2万个。
从区域发展来看,长三角、珠三角发展相对迅速;中部地区在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扶持下也呈现较好发展态势。从重点区域来看,北京、上海、广东等10个省市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占比达75.6%。
为服务电动汽车用户城际出行,国家电网公司建成了以“十纵十横两环”高速公路为骨干网架的高速公路快充网络;截至2018年年底,共布局1914个充电服务站,支撑了新能源汽车出行半径的拓展。
破解盈利模式单一痛点——充电与新能源结合,利用新技术拓展盈利空间“电动汽车的双重属性越来越明确了,既是交通工具又是电力系统的元件,有点像手机,既是通讯工具又是智能终端。”国家电网电动汽车公司董事长江冰介绍说。“我们开发并建设了V2G云平台,目前已经在北京人济大厦运行了几个月。”江冰介绍说,V2G可以提高充电桩50%的利用率。这一平台将电动车作为储能平台使用,用电高峰期将电动汽车储存的电卖给用户,在用电低谷时降低电价,既平衡了电网减少了用电负荷,又提高了充电企业的盈利空间。
目前,在全国已经有6个小区安装了164台V2G云平台双向充电桩。“对于如何解决充电和新能源相结合的问题,业界正在探索把电动汽车、储能、可再生能源、电网有机协同,从技术和商业上走出一些更好的模式。”中国电 动 汽车百人会的秘书 长兼 首 席 专家张永伟说。
破 解基础设施建 设难痛点——充电设施体系要布局合理,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
赵泽生介绍说,2015年住建部印发的《关于加快城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建设工作通知》中提出,推动形成以使用者居住地基本充电基础设施为主体,以城市公共建筑配电、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路内临时停车附建的公共设施为辅助,以集中式充换电为补充,布局合理,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设施体系。
但目前北上广地区私人桩分布集中度高于公共桩。截至2018年上半年,北上广3地在国内公共桩份额占比为40%,其中私人桩份额占比达78%。私人桩向一线省市富集效应明显强于公共桩。“这一方面是因为私人桩建设规模与当地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对应关系更加直接;另一方面,重点省市地方政府对私人桩建设扶持力度较大,对物业、用户及第三方机构之间的合作模式进行了更为充分的探索和创新,包括将充电设施建设作为物业资质考评内容、运营商与物业合作建设小区共享桩、车桩销售绑定等。”赵泽生认为。
与会专家表示,要破解基础设施建设难题,首先要优化规划,统筹布局充电设施。“目前我国没有充电基础设施的专项规划。”赵泽生表示。
破解充电设备质量参差不齐痛点——建立标准体系,形成良性互动
针对充电设备是否有标准体系,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资深首席专家周荣介绍说,目前充电有3个比较主流的技术路线:传导充电、无线充电、换电。“目前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方面的标准正在逐步完善,汽车标准委员会已经发布了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化工作的路线图。特别是随着无线充电的快速发展,相关标准研究工作也进展明显。”他表示。
安全是用户和企业一直关心和注意的问题。南方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邹大中介绍说,安全的要求更高,运营维护的标准也更高。“尤其是桩与车之间,我们正在探索如何防止车辆自燃,通过相关手段调节充电电流、电压及充电流量等。”《报告》也对规范充电设备产品质量提出建议,健全充电设备产品认证与准入管理体系。建立充电基础设施认证机制、开展充电基础设施互操作性的检测与认证,明确检测规定、抽查规定、标识管理等要求。同时,重视充电基础设施的安全管理;积极研究出台充电桩安全认证制度,尽快出台消防设计、消防验收等相关标准和规范。
破解充电服务体验差痛点——鼓励建成一体的充电基础设施运营服务平台
为促进充电服务市场健康发展,《报告》针对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充电服务补贴、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充电设备产品质量以及充电服务体验,鼓励建成集设施监控、充电服务、多元支付等为一体的充电基础设施运营服务平台。
在充电基础设施布局方面,《报告》建议各地在制定城区充电基础设施规划指南时,结合当前新能源汽车及充电基础设施分布情况、电网规划情况,提出适当的设施建设规划。
在充电服务补贴方面,《报告》建议建立新能源汽车专属充电价格体系;增加充电桩运营补贴;将场地租赁或购买费用纳入建设补贴;向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提供财税扶持。
在充电服务体验方面,《报告》建议制定新能源汽车专属通行和停车位等公共资源使用差异化管理政策,实施停车费优惠等;提升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强运营商信息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