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要加速信息化和网络化
□ 特约评论员 李宏 近日,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的通知》,确定了2019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23个物流枢纽入选,比此前计划的15个有所增加。笔者认为,此举将加强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深入推进物流业降本增效。但当下大部分物流设施信息不互联、重复建设、低效运行等问题,也亟待引起有关方面综合施策改变现状,关键是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要加速信息化和网络化。 近年来,国务院及相关部门针对物流降本增效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上半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至14.6%,为改善实体经济发展环境、提升国民经济运行效率,作出了积极贡献。 这次国家加强物流枢纽建设,正是优化社会物流运行体系的需要。从2019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来看,入选的国家物流枢纽区域、类型分布总体均衡,其中东部地区10个、中部地区5个、西部地区7个、东北地区1个,涵盖陆港型、空港型、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陆上边境口岸型6种类型,能够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战略实施和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据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将分三阶段实施。2019年至2020年是起步建设阶段,重点依托已投入运营、发展潜力较大、区域带动作用较强、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物流业发展集聚区,初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枢纽建设运行模式。2021年至2025年是加速建设阶段,将布局建设15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建立以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的现代化物流运行体系。2026年至2035年是综合提升阶段,将重点补齐枢纽网络节点空白,基本形成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并发展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增长极。 但目前我国物流枢纽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尽管我国各类物流基础设施已形成多点分布、覆盖全国的经营网络,但大部分设施运作相对独立,信息不互联、业务不衔接、功能不匹配,干线网络不健全,干支衔接不顺畅;物流基础设施在一定区域存在重复建设、低效运行等问题,必须通过加速信息化和网络化等综合施策,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一方面,要整合存量设施,互联互通。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将系统整合分散的存量物流基础设施资源,加强物流设施间的协同衔接、互联互通,提高干线物流效率、促进干支高效衔接。 另一方面,要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作体系。在全国所有有条件的大小物流设施,通过智能化大数据物联网管理全覆盖,实现物流设施信息化和网络化,实时监控分析设施内所有节点状况,为决策国家物流设施科学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