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钢铁物流 - 综合物流 - 物流云计算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订阅注册] [找回密码]  
众志成城 战胜疫情
43位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家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建言(摘要)
稿件来源:下转A6版
  为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国家采取史无前例的紧急措施,城市运行、企业生产经营及人民生活受到较大影响,国家、企业和全体国民正在承受极限施压,我们坚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武汉、湖北、全中国,各行各业众志成城,一定能够尽快战胜疫情!2020年2月5日,教育部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联合发起,邀请国内43位知名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专家举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物流与供应链对策研讨会”。
  专家们就目前抗击疫情中我国供应链、物流领域存在的困难、问题和不足献计献策,向政府、企业提出了真知灼见,体现了专家们的社会责任感。现将专家们的发言整理并公开发布,为目前的抗击疫情斗争提供智库帮助。
原国家内贸部党组成员、总经济师原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
  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是又一次“愚公移山”,是一次新的“人民战争”,是运用供应链先进的组织方式的实战,只有同舟共济才能取胜。
  提出两条建议:第一,两种资源同时整合,同时发热。病魔来袭,我们非常重视物质资源的整合,确保物资的供给,但对非物质资源的整合相对欠缺。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病毒抗体,病人的精神力以及全国人民的意志力显得特别重要,精、气、神成为一种必不可缺的抗生素,但现在网上谣言四起,落井下石,我认为要用更大的力气来整合正能量。(下转A6版)
(上接A1版)
  第二,现在,人民解放军承担了武汉市的物资供应,市内的商贸企业、物流企业完成“最后一公里”,正在实践特殊情况下的应急物流。但这次武汉实施封城,这更是一种新情况,如何建设军民一体的应急物流与应急供应链系统,建议国家委托华中科技大学着手就地研究,在实战中总结实战经验。
教育部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上海海事大学校长黄有方
  近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从物流和供应链的角度,提出以下对策思考。
  1.整合多方力量,建立应急物流指挥机制和体系。在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成立应急物流指挥部,充分发挥政府、军队、大型物流企业的力量,科学合理调度资源,保障交通通畅,打开绿色通道,做好末端配送衔接,提供高效率、安全的物流服务。依托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搭建一体化指挥信息平台,加强各方信息共享,完成抗击疫情的各项物流保障任务。
  2.加强沟通协调,实现全供应链保障。应急物资的来源包括了国家储备、社会捐赠、动员生产等(其中又涉及到原材料运输、制造等环节),应加强各主体之间的协调沟通,从物资筹措、物资配送、回收处理等环节统筹调度,实现全供应链、可持续、高强度的保障。
  3.加强规范指导,引导社会公益力量。出台指导性文件,对热心参与社会公益的企业和个人进行物流和供应链领域的指导,使得社会公益力量能够快速有效地支撑疫情防控的需要。
  4.提高口岸物流效率,保障海外物资进口。在非常时期,高度简化进口通关流程,保障海外物资能够尽快投入防疫使用。
  5.放宽外汇管制,提高海外物资采购能力。对于居民个人用于采购防疫物资放宽外汇管制,多渠道提高海外防疫物资的采购能力。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时期,要求人们“尽量在家、减少出行”,为满足日常生活工作的物资需要,不少居民选择快递、外卖、即时配送等城市配送、快递服务。考虑本次疫情传播特征,借鉴发达国家重大突发事件配送和防护经验,结合国家全面应对抗击疫情需要,当前,我国主要城市配送、快递服务应在保障从业人员自身安全防护的基础上,优先保障医疗、果蔬等生活必须物资流转,针对不同城市特点,分类优化完善城市配送、快递组织模式,调整政府监管协调方式,全面提高专业性物流配送、快递企业参与深度,发挥社区、小区、企业单位等自组织配送作用,对于处于“封城”阶段的城市,全面禁止平台性配送服务,对于尚未采取“封城”措施的平台独立配送业务,应改由城市政府委托特定企业开展供应链全程管理与终端分区配送,以城市小区域微循环为主,减少城市内跨区域大流转,在具备条件的区域,推广使用无人机、无人车等新技术新装备。长期而言,应稳步精准补齐城市配送及防护设施短板,强化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应用,着力提升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优化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信息共享和组织协调机制,加快完善针对医疗、餐饮等不同类别物资的城市配送、快递运行保障和监督管理政策,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配送组织长效机制。
教育部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物资学院副校长何明珂
  根据疫情持续情况,现在还需继续做好几项准备:
  1.思想准备。除了每日公布疫情外,建议中央有关部门每日组织国内外相关权威医学专家和政府管理部门就疫情可能持续的几种可能进行会诊,并公布会诊结果,引导公众做好近期、中期和远期防控的思想准备,消除“总是临时应急”带来的负面效果,以便指导处于停顿状态的大中小学、处于封闭的城市和村庄、处于停业的制造和服务企业及处于隔离状态的居民对下一步行动进行合理规划,以明确的预期强化国内外对中国战胜疫情的信心。
  2.开工准备。持续的大规模防控带来的物资需求压力与日俱增,从目前的媒体报道情况看,防控一线需要的医用物资频繁告急,下一步人民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压力也会逐渐增大,国民经济需要尽快恢复,靠国内外捐赠物资来抗击疫情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因此,应全面检查供应链状况,尽早排除阻断供应链的各种政策、物资、运营因素,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及早部署各类生产、销售企业有步骤地复工、开业。
  3.政策准备。此次抗击疫情导致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停顿,要重启中国这台发动机,建议中央出台一揽子综合性、强刺激的政策和措施,继续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和国家及城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善后准备。此次史无前例的疫情防控,我国付出的代价惨重,应该尽早总结和部署善后工作,包括补齐全国城乡公共卫生体系的短板、完善应急供应链体系等。
教育部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夏春玉
  这次疫情是对我国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应对能力,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疫情防控工作既反映出国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危机采取联防联控的制度优势,但也暴露出了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现针对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1.探索建立“平战结合、军民融合”的重大公共危机应急物流与供应链系统。在重点疫区成立应急物流与后勤保障中心,启动重大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对疫区医疗物资统一集配、统一保管、统一调度、统一配送;在主要疫区建立应急物流与后勤保障分中心,共享信息,按需准时配送所需医疗物资。
  2.完善“军地协同”的公共卫生资源的系统优化、统一调度、科学配置。
  3.加快应急物资调配与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发展无人或无接触(机械人)配送体系,形成“战略储备-调配(平台)-配送(无人)”三级体系。
  4.成立疫区废弃物流处理中心,对疫区医疗废弃物及疫区生活废弃物进行统一回收利用或无害化处理。
教育部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刘晓红
  一个有效的供应链运作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不仅依赖于供应链本身功能、流程、组织等多方面的协调与整合外,同时还需借力于供应链所在的制度环境的安排。从这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战役来看,构建一个基于“制度之治”的应急供应链制度框架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制度理论、网络理论、关系理论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本质特征,这一制度框架体系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虑:(1)应急供应链的外部环境制度安排;(2)应急供应链层面的制度安排;(3)应急供应链成员组织层面的制度安排;(4)应急供应链成员组织中个体单位层面的制度安排。
教育部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刘志学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与挑战,需要物流企业、生产企业、政府部门、非政府机构等组织的分工合作,线上线下协同,建立应急物流信息平台,高效调度物流资源,在保障物流服务人员身体健康的前提下,确保医用物资物流、居民生活品物流和医疗废弃物物流的可靠实现。
  1.快速响应,全力保障关键医药物资的生产和运输物流。医护人员冲在抗击疫情最前线,对防护服、口罩、护目镜等医用物资需求量很大,病患急需各种治疗药品,必须绝对保障这些物资的生产物流,并快速运送到医院。
  2.统一协调,尽力保障疫区居民生活用品的运输与配送。充分利用邮政物流和快递物流资源,加强与社区、居民小区的联动,将疫区居民所需粮油、蔬菜等生活用品配送到户。
  3.安全可靠,有力保障医疗废弃物的运送与处置。疫情流行时,每天都有大量医疗废弃物从医院产生,需要专业物流企业进行收集并运送到指定场所进行无害化处理。
教育部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西南交通大学数据驱动的物流学科团队负责人张锦
  第一,科学预判需求、搭建应急物资管理平台。建议政府与骨干企业、或者社区迅速搭建“医药物品动态需求管理平台”,特别是湖北省或者武汉市或者其它重点疫区,尽快搭建带提前期和安全库存的医药药品和防护类物资管理服务信息平台。统一收集、发布、管理、调拨、配送各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社区所需物资。加之社会的微平台,就能有效地科学管理抗击疫情所需医药物资。
  第二,创新管服模式、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建议在疫区进一步动员与鼓励社会资源参与配送与交通;动员全社会力量补强关键物品的供应链体系,按照相关产品的产供销特征,建成各类医药与生活物资的供应链体系;各级供应链的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环节的绩效应以及时性、准确率为主要目标。
  第三,合理规划应急物流体系,提升整体能力与水平。要在事后特别是十四五规划中科学合理编制全国性与地区性、行业性的应急物流体系规划。要重点突出:1.建立“政企协同、军民融合、全民动员、分类管理”的应急物流与供应链响应机制,完善激励机制;2.构建“以国家中央储备库为主体,国家物流枢纽承载体和大型物流园区为骨干,各类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为补充”的全国应急物流网点;3.有针对性地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的应急能力储备;4.在建有中央储备库的城市、国家物流枢纽承载体的城市,建设一批综合性应急物资管理信息平台。5.完善政府与大型企业构成的应急采购机制。
教育部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法学院院长施先亮
  本人认为主要应该从三个方面来健全国家应急物流体系,应对诸如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优化应急物资储备,提高物资储备效能。一方面,要应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做好疫情发展预测,为应急物资提供准确的需求。另一方面,要优化应急物资特别是重点医疗物资的储备,建立由实物储备、生产能力储备、资金储备三种储备形式组成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并不断优化三种储备的合理规模。
  2.统一应急物流指挥,统筹物资运输调配。一方面,要建立统一的应急物资调度指挥体系,整合发改、工信、药监、商务等多个政府部门的相关职能,科学统筹应急物资调配。另一方面,要系统制定应急运输管理政策,针对疫情严重程度不同的地区,分类实施道路运输管理政策,解决道路封闭等带来的问题。
  3.推广无人配送技术,降低疫情扩散风险。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减税降费等政策鼓励物流企业研发并推广应用配送机器人、移动智能快递柜、无人机等无人配送技术,减少疫情期间的交叉感染风险。
教育部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乔均
  第一,着手梳理武汉应急物流的仓储供给能力,明确“政府征用”的应急防疫物流仓储,这些仓储接受政府防疫委员会的直接管理。特别是要着手解决:(1)武汉防疫期间医院急需的医药冷链物流仓储以及医疗用品物流仓储;严格按照物流分类登记出入库管理;(2)武汉防疫期间城市居民需要的冷链生鲜物流仓储以及蔬菜物流仓储。囤足货源,保障供给,稳定市场,稳定民心。
  第二,着手梳理武汉应急物流的配送能力,明确“政府征用”的应急配送物流企业,这些配送物流企业接受政府防疫委员会的直接管理。特别是要着手解决:(1)确保“指定防疫救护医院”的医药及医疗用品的及时配送;(2)在全力对抗疫情共克时艰之时,一定要未雨绸缪。
  第三,化疫情为经济转机,盘活经济,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现代化治理能力。(1)考虑经济体系前所未有的深度分工性,要从系统角度和整体的角度思考疫情中和疫情后经济恢复工作。(2)考虑目前全球经济体系的巨大的相互依存性和关联性,做好进出口企业的支持工作,最大限度减轻对全球经济的影响。(3)考虑中小企业对抗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的现实情况,从稳定就业和繁荣经济的大局出发,尽快出台相应政策,稳住中小企业,共克时艰。(4)化疫情为转机,疫情的爆发也是对过往生产、消费方式的一次检验,希望能够在对冲疫情影响过程中,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生产、消费模式。
教育部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教务处处长计国君
  我提出下列建议:1.从应急物流角度,要建立面临各种应急或者中断风险控制机制。一要建立物流组织、设施、从业人员等协同的安全可靠的闭环,因为我国地域广大、人民生活集散地相对集中,遇到疫情传播和扩散速度较快、较密集,从物流企业发展角度,要围绕客户价值,站在利他偏好基础上,建立行业相互关切、供应链整体价值关切的命运共同体,激发人的潜力、斗志力,驱动企业提质增效并升级;二是加大力度建立公德性、社会责任性生态协同供应链,供应链中企业要最大限度压缩成本、以利他偏好促进上下游共担风险、共享价值,建立中断应急物流信息共享的主动转运体系、特别是强调每个物流企业都要树立为打造全面健康力的产业而努力;三是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特别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与人民美好生活息息相关的一切商品、设施等的全渠道的追溯、检测机制,包括食品安全标准贴附标签、社会捐赠物资的共享和分级调度机制。
  2.从政府角度,一要用扶持政策驱动中小企业在疫情面前敢于应对困境的信心;二要建立全渠道供应链临机决策协同响应机制;三要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与循环利用的体系,如基于产出随机性条件下的紧急征用物资补偿机制,提高供应链企业储备应急物资的努力水平。
高等学校物流工程与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湖南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黄福华
  物流业是响应号召、抗击疫情的重要力量,在运送防疫物资、保障生活需要、维持经济运行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物流应急中也会出现一些失序、失效和失误的现象。为此,提出四点建议:
  1.尽快建立应急物流资源能力的整合协调机制。在政府抗疫部门领导下由物流业协会牵头,尽快动员物流企业建立全国性和地方性应急物流协调机制,统一责任要求、统一运行标准、统筹各类物流资源能力,形成应急物流组织体系,确保提供有序高效的物流服务(以后归入应急管理部门管理运行)。
  2.发挥供应链系统从源头制造到终端服务的组织功能和稳定作用,确保防疫物资的供应匹配,运用大数据技术管理,防止出现盲目的产能畸形扩张,实现供应链网链服务有力支撑防疫网格化管理。
  3.明确物流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对积极抗击疫情进行技术创新、物流设施设备改造升级和防疫工作的物流企业投入给予重点支持。
  4.加大物流科技创新支持,鼓励智慧物流技术、智能物流设施设备和物流科技、物流服务、物流管理创新成果在防疫战斗中的广泛应用,积极推进物流业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的现代化发展。
教育部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谢如鹤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肺炎疫情对食品供应链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确保基本的食品供应和配送已经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建议:1.成立突发事件应急物流机构与信息平台,协调各类物流活动。国家层面建立应急物流委员会,指挥和协调跨区域的应急物流活动;各省市成立突发事件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由省、市主管领导挂帅,物流主管部门(例如商务局)牵头,其他部门(如经济与信息化、交通等部门)合作,行业协会和相关龙头物流企业参与,并成立专家委员会;建设应急物流信息平台。
  2.建立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临时专用的供应链。例如粮食、食用油盐、肉类、蔬菜(比较耐储存的蔬菜,并根据季节进行调整,目前主要是大白菜、辣椒、萝卜、土豆、包菜、南瓜、芹菜、淮山、花菜等比较耐储运的蔬菜)。
  定点收购:由指挥中心指定主要产地或供应商,保障数量与质量安全,按就近原则。
  定制物流:由指挥中心指定3A以上的物流企业承担物流活动(包括运输、仓储、流通加工)。
  定时配送:每天按需配送基本生活物资到指定地点,征集社会车辆参与配送。
  定点销售:含电商平台与实体店,实体店数量要按小区或销售半径为500米左右范围内的居民数量来设定),解决交通管制和出行限制条件下市民的生活基本需求。
  3.指定大宗生活必需品的储备库和必要的储存量。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人口及饮食特点),确定粮食、食用油盐、肉类、蔬菜等的储备量;粮食、食用油盐等至少2个月,肉类至少1个月,蔬菜至少半个月;储备库应按片区分布并具备基本的储备条件(规模和质量控制条件,例如肉类和蔬菜需要冷库)。
  4.建立事后补偿与奖惩机制。由于应急处理过程难于及时进行费用结算,需要在事后对参与应急物流活动的各类企业进行成本补偿,同时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加以奖励或惩罚。
教育部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系系主任刘伟华
  一是要国家部委牵头,多方联合攻关,快速构建肺炎疫情应急智慧物流服务体系,建立应急物流的智慧分级响应机制和联防联控机制。从应急物流的供给、需求、设施设备、信息、政策五个方面建立应急物流服务体系,利用大数据和可视化技术,确保应急物流资源可找、可取、可用、可控,统筹服务疫区物流需求。
  二是联合国内多家平台企业,加快建设集需求、捐赠、供应、物流、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应急物流供应链协同调度平台。其中,山东阿帕网络公司在网络上公开提出,免费提供应急物流解决方案与管理调度系统。
  三要加速推进区块链在疫情供应链管理中的创新运用。积极联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区块链分会旗下的相关企业,创新开展区块链在疫情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运用区块链技术将整个社会自救的自组织行为进行明确的记录和上链,使得整个运作公开透明。
  四要重视疫情对供应链产生的深远影响,提前开展行业供应链风险预警。首先,鼓励行业协会要牵头开展供应链风险深度分析,利用大数据等技术,为行业提供供应链风险预警和风险应对方案;第二,指导企业开展供应链备链计划建设,建立多边采购与后备供应的风险管理机制。第三,考虑供应链管理存在的牛鞭效应现象,帮助企业做好供应链产能规划,减弱牛鞭效应的影响。
  五要充分利用供应链金融创新工具。对于因受疫情影响在股票质押、公司债兑付、信息披露等方面遇到困难的中小企业,要发挥政策性担保机构、金融机构和供应链服务公司联合作用、提供相关金融贷款,化解流动性危机,渡过难关。
教育部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林度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与处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物流系统就会涉及应急物流、医药物流、逆向物流等多个分支领域。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我国物流系统正经历一次新的挑战。为全面提升我国物流系统的应战能力,建议如下:
  1.启动国家战略资源接续计划(境内与跨境)。在国家战略保障资源需求分析预测的基础上,设置哨点系统、安全库存、备用生产基地,签署海外紧急补给协议。
  2.建立国家级“无接触”物流调配系统。在疫区封闭环境下,建立临时“无接触”物流园区,使用无人驾驶车辆、无人机等智能装备近距离配送物资,避免人际接触。
  3.建立国家级多点联动的应急物流体系。基于疫病空间分布状况建立应急物流体系,实现多点联动、统一调配国家战略保障资源,建立保障疫区供给的绿色通道。
  4.建立国家级逆向物流系统。建立完善防护品等废弃物资统一回收、集中处理机制,实现定点回收、及时回收,以及“封闭式”无害化集中处理、集中再制造。
  5.建立国家级互联网医院应急调度平台。在面向疫情专病多级别多学科会诊平台基础上,建立“互联网医院+药店+家庭医生”的多主体、网格化、一站式防控服务体系。
  面向未来,我国应建立与重大突发事件响应等级一致的物流分级响应体系,完善基于疫情大数据分析的物流系统,并在国家应急预案中落实好责任主体,做好应对准备,提升处置能力,保障应急响应的及时性、有效性。
  相关内容详见现代物流报官网——中国物流产业网https://www.z56c.com/media/detail/JwR6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综合物流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众志成城 战胜疫情
  本文所版面
【第 A1 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现代物流报社 http://www.xd56b.com/ 版权所有123
技术支持:喜阅网(www.xpl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