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乡村电商大有可为
□ 刘远举 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期间,与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的村民交谈时表示——“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 这已经不是习总书记第一次提到电商对农业的作用。在最近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总书记也指出:要切实解决扶贫农畜牧产品滞销问题,组织好产销对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疫情之中,物流畅通与实体市场的正常运行,受到一定影响,很多供应渠道被打断了,大量的农产品上行受限,农产品积压、滞销。这种状况,冲击了不少地区的销量,包括草莓、猕猴桃等水果。尽管价格一降再降,但销路依旧受阻。农产品不像工业品,可以有很长的库存期,很多农民欲哭无泪。 在需求这一端,城市里很多农贸市场、菜场关门,但市民需求仍然是存在的。此消彼长之下,供需出现了失衡。电商平台很好地起到了衔接供需的作用,把农产品的供需转到网上完成,用快递送达。疫情期间避免了人群聚集,对保障供应、平抑物价,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以在农产品上行领域深耕多年的拼多多为例,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农村网店在拼多多上卖出的农产品订单数超过10亿笔,同比大增184%。今年前3个月,单品销量超过10万的农(副)产品达到1030款,接近2019年全年近七成水平。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不是中国电商的飞速发展与创新,这一次疫情中,人们的生活水平可能会大打折扣。电商平台对于解决农产品的供销问题,对于解决城市的农产品供应问题,的确大有可为。 农产品上行在第一季度呈现爆发增长态势,得益于国家相关政策的精准扶持,也与地方政府的探索和努力息息相关。 电商对农产品销售的巨大作用,也被各级、各地政府发现,并积极参与其中,进一步推进了电商的作用。早在今年2月,农业农村部就发起“农货产销对接”活动,各类直播带货纷纷出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疫情期间,抖音、快手、京东、拼多多等平台也都开通了县长、市长直播间,并给了流量支持。重庆、湖北、浙江、广西、广东、安徽等地的市长、县长纷纷走进直播间,亲自站台直播,推销当地的农产品。各种网络大V、网红、直播明星也纷纷参与进行,一起助力农产品走出乡村,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围绕电商平台进行的各种尝试,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民间与市场的首创精神,并在政府的助推下得到更大的发展。回顾历史,很多变革都是如此,市场积极创新,基层以民为本,敢闯敢干,最后上升为国家政策。当年小岗村改革,也是如此,最后在神州大地上成燎原之势,推动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回过头来再看,电商对农村的意义,也绝非卖货那么简单。就今日而言,电商助农,已经将根系深深地扎进了中国的土地里。 互联网平台,规模大;数字技术强、人力资源强;横跨多业态,涉及产业链长,具有生态性。这些因素使得电商平台,能够有更大的适应能力,去应对疫情带来的困难,并用这种能力去赋能农产品、农民、农业、农村。电商平台的力量,就不仅是一个农产品从田野到城市的上行销售渠道,反过来,也是一个从城市到田野、传递资本、人才、知识、创新、商业模式等变革力量的下行渠道。上下打通,整个乡村就会“活”起来。 也正因此,电商对乡村的赋能,不仅是疫情期间的自救,用更长远的目光来看,也是中国“三农”问题的重要解决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