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认为,疫情不会逆转经济全球化,更不会终结全球化进程,反而会让人们重新审视全球化、产业链及其治理框架,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结构的进一步重组,这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全球疫情蔓延之际,杨元庆关注中国制造业可能面临的困境和挑战,聚焦全球化供应链、新基建带来的新机遇。
新冠病毒打击经济,危及全球化。对此,杨元庆坦言,有部分观点认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正在被逐步弱化,不少外资企业已经或准备转移至东南亚或回流发达国家,疫情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变化。“我的看法正相反,在疫情期间,产业链、供应链外迁的趋势甚至会放慢,所谓产业链、供应链‘去中国化’不大可能发生。”
谈及原因,他认为,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将长期存在,并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加强。“未来会出现少数产业链或者部分产业环节的外迁或者回归本国,但不可能是产业链、供应链的整体迁移。他说,这不符合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原则,因为供应链重新布局需考虑诸多因素,短时间进行调整对任何企业都充满挑战,“换句话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替代‘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
杨元庆认为,“中国制造”韧性强,在应对潜在突发事件时,具有系统性的优势。在疫情暴发初期,为了防控疫情扩散蔓延,中国制造企业复工延迟、产能停滞,中断了全球供应链的正常运行。仅仅两个月,中国的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绝大多数企业恢复生产,保障了海外订单交付,稳定了全球供应链。“疫情大概率会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结构的进一步重组,这也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杨元庆表示,要正确认识到中国制造转型优势和产业升级的潜力,使得中国不仅可以有效应对各种风险,还能够推动产业升级转换,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他强调,新基建更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角色带来了绝好的机会。在他看来,新基建有利于缓解疫情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稳定经济增长,尤其从长期看,有利于为中国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的“数字动力”,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