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遏制直播营销乱象
□ 特约评论员李宏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直播带货进一步走红,电商主播作为一种职业选择也逐渐得到社会认可。人社部相关报告指出,随着短视频、直播带货等网络营销行业的兴起,其覆盖用户规模达8亿以上,互联网营销从业人员数量以每月8.8%的速度飞快增长,直播营销已成为众多商家的重要销售渠道,为百姓创业提供了广阔舞台。单场观看人数破千万、商品上线“秒”光、开场几十分钟成交额过亿……直播营销重新定义了商品销售方式。从最开始贩卖食品、日用品,扩展至汽车、房子、游艇、飞机,到疫情期间地方领导干部直播销售土特产,直播营销以迅雷之势快速进入我们的生活。 然而,行业火爆,泥沙俱下,一些弊端也开始显现。近日,中消协发布了“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其中提到,直播带货的“槽点”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直播带货商家未能充分履行证照信息公示义务;部分主播特别是“明星主播”在直播带货过程中涉嫌存在宣传产品功效或使用极限词等违规宣传问题;产品质量货不对板,平台主播向网民兜售“三无”产品等。 而日前两条新出规定对遏制上述乱象恰当其时。一条是7月1日,中国广告协会制定的《网络直播营销活动行为规范》正式实施。另一条是近日人社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正式向社会发布一批新职业,9个新职业下的“直播销售员”“互联网信息审核员”等5个工种同时发布。 笔者认为,以《规范》的形式对直播营销行为进行约束,实际上是为市场参与方规范相互关系,引导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加之“直播销售员”的出台,对规范直播行业,加强对电商平台及商家经营行为的监测与指导,同时为从业者发展留出适当空间,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商家讲,应按照《规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杜绝假劣,为直播间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积极履行自身做出的承诺,依法提供退换货保障等售后服务,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对平台直播间讲,应按照法规,加强对商家和主播的监管。绝不能只图自身利益,不加鉴别地放任伪劣讲商品和胡侃的主播为所欲为。应杜绝虚假刷单刷流量,为商家带来真实销量和曝光度,相互促进相互支持。 对主播讲,应遵守在直播活动中做出的承诺,并符合其与商家的约定。直播间主播说话一定要嘴对着心讲实话,切不可信口开河,欺骗、误导消费者冲动消费。这不仅辜负了消费者的信任,自己声誉也必将受损。 尤应强调的是,带货主播“落户转正”,有了“直播销售员”的身份,将是职业规范发展的新起点。这是国家层面对直播带货从业人员的认可和肯定,对于我国职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