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仓储的标准化“救赎”(上)
稿件来源:未完待续
□ 李静宇 热闹的数字化市场,从来不缺新宠,只是这次轮到了“仓储业”。仓储的数字化是仓储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经路线,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原有的仓库如何进行数字化的升级与改造,什么样的仓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仓库,如何盘活原有体量下的仓库资源,不仅是众多物流企业以及软件信息企业所寻求的商机,也是这个行业发展过程中绕不开的话题之一。 当前仓储企业正在数字化转型的探讨与实践中,亟须一系列与仓库有关的标准来支撑,这些都让仓储的数字化改造有新的期待。 仓储数字化开启加速度 仓储业的数字化升级之路一直是物流产业升级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今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各地开始涌现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这是否会激发出传统仓储企业的“第二春”? 为了推进仓储数字化进程中的标准化工作以及加快制定数字化仓库的评估规范等内容,国家发改委已于2019年8月15日颁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19年推荐性物流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 (发改办经贸[2019]852号)文件,授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负责组织起草编制《数字化仓库基本要求》、《数字化仓库评价规范》两项推荐性物流行业标准。 在后疫情时代,继今年四月份第一次召开《数字化仓库基本要求》 《数字化仓库评估规范》行业标准(在线)研讨会后,在7月7日组织20余位专家、企业代表在线研讨召开《数字化仓库基本要求》《数字化仓库评估规范》行业标准第二次(在线)研讨会。 在会议期间,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仓储企业都面临着效率与效益的双重拷问,具体表现在“找货难、拣货难、盘点难、决策难、成本高、融资难以及融资贵”等现实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大多仓储企业都认识到通过数字化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更多的仓储企业表示愿意加入到仓库的数字化建设中来。 但是让他们苦恼的是不知该如何“下手”。 这再次验证了一个事实,数字化仓库急需要一套完善又可行的行业标准出台,给在数字化转型实践中的众多仓储企业以指引。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标准起草组负责人沈启星在介绍两项行业标准编制的目的、意义、编制过程和主要内容中强调:“当前数字化种类繁多,并不是简单用各种技术叠加,或是用一套技术管理软件就能够把数字化仓库建设起来,数字化仓库不仅需要数字化技术,同时还需要企业自身的组织层面、管理层面的创新,从供应链上下游协同的角度全盘考量加以实现。”。 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副主任衣薇对研讨会进行总结点评,她肯定了数字化仓库系列标准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标准起草组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如期完成两项标准编制。 今年,《数字化仓库基本要求》、《数字化仓库评价规范》两项行业标准编制进程工作的加快,客观上也让仓储企业的改造工作开启“加速度”,以此指导仓储企业进行仓库数字化建设,另一方面也为信息化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仓储企业、金融机构在数字化仓库的评定、业务评估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更为重要的是,也为仓储企业开展的在线金融服务、电子交易等数字赋能业务能力的评估,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传统仓库VS数字化仓库 谈及仓储业的数字化改造,不得不提及传统仓储与数字化仓储的区别。 传统的仓库管理基本需要人工实现,无论是货物的分拣、物资的运输、还是出入库记录,均需要提供大量的人力来完成。在作业过程中,还容易出现各种人为失误,严重情况还导致货物找不到、配送错误等问题。 什么是数字化仓储?这个看似是最基础、最不应该存在模糊地带的定义,现实实践中却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暴露出大家对于数字化仓库认识上的差异化,甚至处于一种参差不齐的状态。 关于仓库数字化的具体诠释,虽然没有较为统一的官方定义,在《数字化仓库基本要求》 《数字化仓库评估规范》行业标准第二次(在线)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宋华介绍仓库的数字化核心内容要素应具备以下几点: 一是加速仓储的运作流程;二是增强可视透明度;三是消除差错和人为失误;四是实时同步;五是增加柔性和灵活配置;六是改进仓储空间管理和优化。 在明确数字化的建设体系中,在数字化水平方面,宋华副院长介绍了数字化仓储最核心的四个方面:一是先进技术应用,比如IOT的应用;二是以WMS、云平台、组织体系为代表的数字平台系统;三是先进流程与管理,包括电子仓单、先进的作业管理;四是对于决策的支持,如数据分析、作业优化支持等。 宋华副院长还建议,在确定数字仓库时,能否考虑关于资产的智能化管理、规范标准化仓单、透明化互动化的仓储管理系统、及时预警与综合服务四位一体的框架和体系。 如何引导仓储业数字化可持续化发展,如何体现数字化仓库和普通仓库的区别,除了经济、社会等考量要素外,对于环境影响的考量也被提及出来,成为仓储业数字化建设中值得关注的一点。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