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赵振立通讯员王泽军
河南洛阳通河农副产品物流产业园坚持遵循“回报社会,惠泽民生,让商户发财,求市场发展”的经营宗旨,以道德和责任的高度做好洛阳农产品安全供应这个大事;讲良心,守诚信,为百姓,承担了洛阳市及周边地区2000万居民80%以上的农产品供应。2019年该园区的交易量突破150万吨,交易额突破95亿元人民币,直接安置就业6800余人,上缴利税511万元,成为洛阳市老百姓名副其实的“菜篮子”“米袋子”和“果盘子”。
落实法规,运用科技手段,确保食品安全。该园区坚决遵照习近平关于食品安全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的指示精神,坚持产管并重,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作为农副产品市场等开办方,他们为构筑洛阳市农产品安全稳定供应的“防火墙”,从2013年开业之日起,就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食品安全法》等法规,扎实推进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建立了较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货源追溯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并与商户签订《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议》,建立了经营电子档案。园区检验检测中心每天抽送检测蔬菜、肉蛋等商户经营的商品品种达230余批次,并每天公布抽、送检信息和处理结果,让百姓放心采购。
他们还投资定向研发了“一卡通”电子结算货源追溯系统,实现了电子交易卡对卡无币化结算,手机APP交易记录、货源追溯、检验检测结果和商户诚信交易记录一体查询目标,保证了每一棵菜、每一片肉都来源清晰、质量可保、价格透明、去向明白,开创了河南省同行业电子结算和货源追溯机制建立的先河,具备了智慧农批市场电子结算、商户经营风险可控、消费者权益可保的经营管理软实力。连续七年未出现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为民利民惠民,助力洛阳农业产业化发展。依托该园区的市场资源优势和交易平台,园区的商户与全国各地的种养植基地和大型批发市场签约直供协议,以平均低于农贸市场和超市10%~15%的价格直供于洛阳市民。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他们还引导广大商户积极开展农产品配送服务业务,经过5年的探索与发展,目前日物流配送量达1600余吨,占日交易总量的34%。他们免费为洛阳市属的孟津、嵩县、栾川、偃师、宜阳等县市的农户调整摊位自营、代销或收购滞销大葱、西红柿、红薯等农产品1500余吨,解决了农户“卖难”问题。间接带动了周边地区约10万农民的种植业、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发展。园区本地产品销售占比已经达到40%以上,促进了本地农户增收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防疫情保供应,尽显通河社会担当。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暴发以后,遵照中共洛阳市委、市政府“防疫情,保供应”的要求,该园区先后投入30余万元购买疫情防控物资用于市场疫情防控和员工、商户自我防护。在守住一方关乎民生的净土的同时,坚持以每日2000吨以上的进货量积极保障农产品供应,既稳定了物价,又满足了全市人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他们还向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捐赠了价值2万余元的蔬菜、水果、鸡蛋等农产品;向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捐赠了价值3.2万余元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同时联合郑金丙、张党政等多家商户向该医院捐赠了50万元现金,彰显了通河人奉献社会,无私捐赠的大爱精神。中共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李亚和市长刘宛康莅临该园区视察调研时,对通河的防疫情、保供应、献爱心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该园区地处洛阳市少数民族集聚区,为处理好驻地民族关系、增进感情交流,营造和谐稳定的经营环境,根据园区岗位需求,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录用,扶贫帮弱”原则,从开业至今先后录用回族员工达520余人次,固定回族员工所占比例始终保持在35%。其中家境困难的员工有31人。每逢回族“开斋节”和传统节日“春节”来临,该园区都向驻地等小李村和马坡社区的四座清真寺送上节日祝福和问候。使园区与当地的回民兄弟和睦相处,互惠互利,有效地促进了民族团结工作的深入,确保了园区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园区已成为带动豫西地区农产品大流通的超级绿色航母,为“服务洛阳、服务三农”,保障和满足洛阳百姓农产品供应,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连续七年被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授予全国农批市场“五十强市场”(综合类)、“百强市场”“农产品流通骨干批发市场”等荣誉称号;连续五年被河南省授予“文明诚信市场”“守合同重信用市场”荣誉称号;连续四届被洛阳市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