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现代物流业迈上高质量发展调查报告
□宇文凯 现代物流业是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为一体,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渗透性强的复合型产业。现代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特别在资源全球共享、产业全球协同、产品全球流通、信息全球互联的新时代,生产消费更加注重及时、多样、柔性和便捷直达,这既是物流业的推波助澜,也是物流业的方向和机遇,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物流。 陕西省物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物流大国和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物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现代服务业。物流业在规模快速扩展的同时,以铁、公、机及港口为代表的物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以外贸出口为支撑的国际货运物流蓬勃发展,以电商和新消费为新动能快递业务领跑全球,物流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物流集成化和自动化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2013年,中国物流市场规模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2019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298万亿元,同比增长5.9%。 随着“一带一路”和“三个经济”建设深入推进,陕西省物流业发展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物流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一批重点物流企业在设立西北乃至西部分拨中心,长安号发运量稳居全国第一。2019年,陕西物流总额达到万亿元。(二)物流产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代物流产业起步晚,受认识、规划、设施建设、区域恶性竞争、土地供给制约等多重因素影响,发展呈“小、散、乱、单”,未能形成网络化、生态化和绿色化,物流发展依赖于经济高速增长“大进大出”粗放型发展模式,有较强的依附性,缺乏和被服务产业的融合发展,物流服务水平普遍较低,冷链、特种等高端物流发展相对滞后,服务差异化不足。 目前,陕西省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全国基本相似,总体水平较低,规模较小,存在着认识不足、小型化、散状化、不规范化等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对物流业的认识不到位。一方面企业普遍存在重生产轻流通,未能形成产业与物流的有效联动,未能发挥物流对商业模式、产业组织重构支撑和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将物流作为上规模的手段,而非降本增效的源动力,混同物流与贸易概念;再有企业对物流服务市场化采购低,未能形成物流市场化竞争机制,物流整体外包比例偏低,企业自有物流比重大,资源利用效率低。 二是龙头企业培育不到位。截至2020年3月,陕西省有A级物流企业108家,其中5A级物流企业仅有8家,且多为企业内部物流企业、单一功能企业或贸易支撑型。物流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服务范围也较窄,设施技术装备落后,物流作业机械化程度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物流服务范围主要集中在运输和仓储领域,功能较单一,缺少能够提供一体化服务的大型物流市场主体的引导作用。既缺少龙头物流服务企业,更缺少服务于物流业的功能性企业。引进的京东、圆通、海航等大型物流企业也仅是服务于自身区域业务链,对本土物流服务缺乏有效支撑。 三是网络设施建设不到位。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公路、铁路、航空等通道轻网络节点布局,未能与交通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配套发展,存在项目布局散、乱现象。公路、铁路、航空等多式联运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无缝衔接的综合物流运输网络体系尚未形成。节点城市之间发展差距明显,西安单极支撑格局突出,缺乏新的物流增长极。 四是产业政策落实不到位。物流设施建设用地供给难,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但占地面积大、税收回报低、经济效益不明显,地方政府在出让物流用地过程中往往会对土地价格、投资强度等提出一系列较高要求。从目前国家物流枢纽申报政策来看,符合国家物流枢纽的园区,占地规模至少在0.5平方公里(750亩),就西安来看符合政策的企业屈指可数,国家政策落实存一定制约。同时比较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同样作为基础设施的物流设施的规划较为薄弱,城乡规划落后,社区化、乡镇物流存储分拨场地的建设也存在严重不足。 五是物流服务保障不到位。一方面物流融资难,物流项目作为公益性、基础性项目,建设投资大、回收期长、收益低,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物流企业资金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等间接投资,中小物流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物流业被看作是一个不产生价值、技术含量很低的附属行业,企业对物流专门人才缺乏需求和培养,陕西物流业产学研问题突出,缺乏专业的物流业研究机构对行业从业者进行培训和培养;再者物流作为跨产业、跨区域产业缺乏统一的主管部门,加之陕西省物流行业协会作用发挥有限,难以形成行业合力。 陕西省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陕西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强大的科技实力、雄厚的人才资源,为发展物流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国家向西开放、东部产业转移和“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三个经济”建设为陕西物流发展提供了巨大内省需要。实现物流高质量发展不是物流产业的小事,而是关乎整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大事。对陕西省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建议如下: 一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实现集约化发展。现代物流业属于新兴产业,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合理规划和布局重要物流园区和区域性物流中心,确定各区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建议效仿郑州、成都、重庆等城市的物流规划策略,集中规划物流产业,考虑将各种生产要素市场主体在规划圈内集中,逐步发挥全省物流业规范性、聚集性发展。同时加大政策联动性,在出台物流支持政策时,不仅要考虑对物流产业利好,还应对应出台对政策执行者的激励,如在物流用地方面,对提供和规划物流用地的地方政府考核给予加分和核减经济增长指标。 二是培育主体、打造龙头,发挥引领带动作用。鼓励和培育本土的物流业市场主体,从整合引领带动角度支撑陕西物流产业发展。物流集团作为陕西省属专门从事物流行业的国有企业,是物流产业做大做强的载体,肩负陕西省物流业发展重任。建议将物流集团定位为陕西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功能企业,比照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由物流集团统一规划和建设陕西省物流网络节点,打通物流通道、构建物流微循环;建议陕西省物流业市场主体,聚合全省物流资源,服务中小物流企业,引领陕西物流业发展;建议物流集团作为全省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承载主体,充分发挥物流集团在应急保障方面的经验和网络优势,实现政府拿方案出规划,企业建设实施和市场化运作,真正做到“平时服务、灾时应急”;建议由物流集团对全省国资系统物流业务和资源进行重组,聚合资源、提升规模,降本增效。 三是立足陕西、面向全球,建立综合物流体系。以物流园区为载体,加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聚集各种生产要素,实现“连锁经营”,即实现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服务、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等的一体化管理模式。搭建陕西省物流网络体系,在全省核心地市及区县布局物流园区,可实现采购、存储、运输、网络、信息等可控,后期也可逐步在省外节点城市及“一带一路”延线布局物流园区,使之联动化、共享化、规范化、聚集化,同时可协同助力中小企业发展,提高全省物流业增加值,降低物流总成本,实现共赢。 四是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设立物流发展基金。物流产业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和引领性产业,具有公共服务性,行业利润微薄,特别是一些基础设施投资,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许多民间资本不愿介入,但又是社会切实需要。这就需要政府引导、国企担当。因此建议,陕西省发起设立物流产业发展基金。初期规模为80亿元,其中,政府投资平台10亿元,物流集团10亿元,市场化融资60亿元。同时,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发挥杠杆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和上市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资金短缺的困难。 五是聚智合力、创新驱动,搭建物流产学研平台。建议由物流集团成立物流产业研究院,聚合省内、吸收国内国际高端物流人才技术搭建产学研平台,以“技术+产品+服务”为核心主线,以“产思想、产政策、产标准、产人才、产产品、产服务”为目标,以“强枢纽、扩门户、促流动”为主旨任务,打造以“对内研发支撑+对外开放引领”为定位的智库平台。为政府、行业协会、其他企业和组织输出政策性规划研究、引导制定行业标准,开放提供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相关的数据、资讯,引领陕西省物流产业发展迈上新高地。 六是规范有序、自律共治,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行业协会是政府、企业之间,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并为其服务、咨询、沟通、监督、公正、自律、协调的社会中介组织,是连接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特别是对于缺乏统一主管部门物流产业而言是物流企业信息共享、业务交流、行业互动的主要平台。发挥好物流行业协会作用对物流产业规范有序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建议由具有行业领导力的省属大型物流企业主导陕西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工作,同时建议陕西省创新行业协会管理,参照邮政、铁路管理模式,由行业协会履行部分行政管理职能,解决物流产业政府归口管理缺位问题。 发展迈入新时代,陕西在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的新要求下,须努力劈划好物流这一联通东西,支撑枢纽、充实流通、服务门户的大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