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周年成绩单:改革任务实施近八成
总体方案确定的713项改革试点任务平均实施率接近80%;前七个月实际利用外资131.1亿元人民币,外贸进出口6607.6亿元人民币,分别占所在省市的5.8%和10.8%……这是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六个 自贸试验区和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设立运行一年交出的成绩单。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司长唐文弘9月2日表示,去年8月,上述六个自贸试验区和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设立运行。一年来,各地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立足区位特色优势,突出差别化探索,加强系统集成,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实现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加强改革探索的设立目标,更好服务了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推进高质量建设自贸试验区,推动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形成更多针对性强、实效性强、集成性强的制度创新成果,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在探索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方面,走在前列,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江苏自贸区:“乘风破浪”做强港航 去年8月30日,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仪式在南京江北新区举行,南京、苏州、连云港片区陆续启动,“江苏有了自己的自贸区”。 一年来,成绩如何?自设立以来,探索实施全国全省首创改革举措60余项,形成115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项在全国推广。截止到6月底,自贸区新增市场主体2.91万家,其中外资企业近300家。今年上半年,自贸区实际利用外资14.7亿美元,占江苏省的12%;完成进出口总额2468.7亿元,占江苏省的13%。3个片区都有亮眼数据,其中,苏州片区中方实际境外投资额与进出口总额,以及新设立外资企业和新增备案境外投资机构数量均大幅增加,前两者均占江苏自贸区的九成,后两者均占江苏自贸区的七成。 今年6月,江苏省政府一次性赋予自贸区第一批273项省级管理事项,其中南京片区221项、连云港片区171项、苏州片区124项。制度创新自然是自贸区建设的“牛鼻子”,而省级管理事项的下放无疑为制度创新打下基础。值得关注的是,在赋权数量上,连云港片区竟然超过了苏州片区,而且不少赋权为连云港片区独享。 连云港片区作为三个片区中唯一拥有海港的片区,被江苏寄予厚望。连云港片区管委会制度创新局局长王宁表示,连云港片区正围绕港口,做强港航服务功能,聚焦系统化创新、集成化创新,实现高质量制度创新。 一花独放不是春——相关城市与自贸区的联动发展,复制、推广创新经验和制度,是这片“试验田”的重要使命。 未来,南京将把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在其他板块复制推广,使南京全市域都成为“事实上的自贸区”。正因此,淮安还希望能够左右逢源。淮安在考虑利用地缘优势,与南京片区合作,在宁淮合作框架下更好融入、接受辐射,“可以复制推广家门口的经验”。 去年8月30日,在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仪式上,上海市发改委、江苏省商务厅、浙江省商务厅共同签署了《上海江苏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在江苏自贸区申报成员之一、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丁宏看来,随着沪苏浙自贸区发展,相关制度创新与经验若在长三角区域内先行先试,整个地区将成为制度创新和实践高地。 黑龙江自贸区:深耕“试验田” 创新不停步 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建设,101天完成单体建筑封顶;从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到拿到全部开工手续,仅用9个自然日;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企业设立时间由“周”到“天”到“秒”的优化……自2019年8月30日中国(黑龙江)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哈尔滨、黑河、绥芬河三个片区,每天都在上演着速度与激情的故事。 据黑龙江省商务厅(省自贸办)介绍,一年来,黑龙江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89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实施86项,实施率达96.6%;12项创新实践案例上报商务部,发布了省级十佳创新案例。截至今年7月,自贸试验区新设立企业4200家;新签约项目148个,投资额1838.58亿元。开放理念明显增强,创新活力持续迸发,营商环境大幅提升,改革红利加快释放,以自贸试验区为引擎,变化让人惊喜连连。 深耕“试验田”,创新不停步。一年来,黑龙江省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着力打造制度创新高地。24个中省直部门出台28个配套支持文件、近400项高质量支持自贸试验区政策措施,为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完备的制度保障。目前,总体方案89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实施86项,实施率达96.6%,在同批6个新设自贸试验区中名列前茅。 6月9日,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片区产业项目签约暨产业政策信息发布会上,25条重磅产业政策发布,32个产业项目集中签约……自贸区哈尔滨片区以新姿态彰显打造“创新策源地、资本首选地、项目聚集地、人才落脚地”的决心。25条政策涵盖广、靶向准、力度大、措施实,从对外开放合作、重点产业集群培育、要素供给保障、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激励、生物医药产业扶持、政策兑现落实等七个方面,给予自贸区企业强力支持,通过政府降税、减费、重奖,真正让利于企业、让位于市场,最高补贴项目甚至实现了全额返还。这是一片活力迸发的投资兴业热土。截至今年7月,自贸试验区新设立企业4200家,新签约项目148个,投资额1838.58亿元。 山东自贸区:释放新动能 投资更便捷 近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自贸试验区设立一周年建设总体情况,发布首批在全省复制推广的创新成果案例以及支持自贸试验区发展的创新举措。总体看,山东自贸试验区112项试点任务进展顺利,已实施102项,实施率为91%。探索形成60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7项具有全国首创性。 山东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主任张德平介绍,一年来,山东自贸试验区在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国际化等方面不断释放新动能。一是投资更加便捷。全面落实2020版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日本东丽、英国BP石油等一批世界500强项目落户;从获批到今年7月,自贸试验区新设外资企业288家,实际使用外资14.4亿美元,占全省的9.9%。 二是贸易更加便利。优化过境贸易操作流程,青岛港中转作业时间缩减60%,日韩过境货物港口端操作费用降低80%;完成国内首票舱单状态下无需报关的国际中转集拼业务;首创海铁联运货物“全程提单”模式,实现“一单到底、一票结算、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上半年实现全程联运提单出口4204标箱、进口3217标箱。从获批到今年7月,山东自贸试验区完成进出口2209亿元,占全省的11.8%。 三是金融持续创新。推动贸易和投资领域人民币跨境使用,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境人民币资金池业务。今年1~7月浪潮、重汽等4家公司跨境人民币资金池收付金额17.5亿元。德国安顾集团8.82亿元战略投资泰山保险,烟台片区引入2家外资银行。青岛片区落地全省首家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企业,投资基金首期规模1.82亿元。 自贸试验区紧扣企业需求,择优选定首批36项创新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其中,贸易转型升级案例11项、营商环境案例9项、海洋经济案例7项、创新驱动发展案例5项、金融创新案例4项。值得注意的是,36项案例均为国内或省内首创举措,有的已经上升到制度层面。济南片区提出的人力资本服务业,被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 河北自贸区正定片区:先行先试打造新高地 自2019年8月31日挂牌成立以来,正定片区实现进出口贸易额130亿元人民币,占全年任务的9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占全年任务的62%。今年以来,正定片区新增市场主体413家,占全年任务540家的77%。今年上半年,石家庄综合保税区进出口贸易在全省排名第一,在全国139家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排第52名,相较于2019年全国第61名次,提升了9个名次。 一年间,正定片区承接了河北省政府部门下放的58项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在33.29平方公里的片区范围内,540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实施“证照分离”全覆盖,有效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 正定片区政务服务中心经过升级改造后,从原有办公面积800平方米6个窗口,扩充到近2000平方米22个服务窗口;不但双休日服务“不打烊”,还有专人免费代办、跑办、帮办业务。如有特殊情况,企业开办还可以全过程“不见面”办理。正定片区积极创新企业注册登记远程指导模式,结合落实《石家庄市行政审批局关于印发进一步放宽注册登记十六条措施的通知》,提出企业开办全过程“不见面”办理、互联网远程指导、电子营业执照远程指导模式下跨界应用、远程指导延伸至全周期服务等商事登记服务新模式。在满足企业实际需要的基础上,通过实施全过程远程指导服务新模式,减少企业成本,提高企业便利度。“制度创新+营商环境优化”产生的化学反应,吸引着高端、优质项目不断向正定片区聚集。自挂牌以来,正定片区聚焦临空产业、生物医药、国际物流、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实行精准招商、以商招商,成功签约25个项目。目前,正定片区的七大功能性平台正在加快完善建设。占地53亩的口岸医药物流中心项目建设已经基本完工,近期有望竣工投用。该项目建有医药恒温仓库、医疗器械储藏库和查验库,可同时存放3000个批次的药品;药品口岸获批后将结束河北省“只有进口药品、没有药品进口”的历史。 一年来,正定片区所带来的创新与活力,正洋溢在33.29平方公里的热土上。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提升产业功能加速资源集聚 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迎来挂牌周年之际,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布的成绩单显示,截至目前,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中分解出的78项政策和制度创新任务完成过半,已落地45项,另有22项已形成方案;累计签约项目358个,涉及总投资额2713.63亿元。一年来,临港新片区新增注册企业同比增长70%,注册资本金超过2000亿元,同比增长313%。1~7月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8%,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9.8%,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6%,呈现出“热度不减、势头不减、改革力度不减”的良好态势。 临港新片区揭牌一年来,接轨国际通行规则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如临港新片区率先实行企业名称告知承诺制,将企业名称登记速度从改革前的1天提升到实时,共有约2400家企业通过该方式获得企业名称。 临港新片区持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合资理财公司汇华理财有限公司落户临港。目前,临港新片区还探索在电信、科技、教育、卫生等领域放宽外资持股比例,并在全国率先允许境外知名仲裁机构设立业务机构。 2020年5月16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正式挂牌运作,成为全国151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唯一一个特殊综合保税区。一年来,高端资源要素在临港新片区加速集聚,区域内新增注册企业15115户,同比增长70%。2020年1月至7月,临港新片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同比增长32.8%,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9.8%,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6%,呈现出“热度不减、势头不减、改革力度不减”的良好态势。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说,下一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进一步发挥对外开放“试验田”“风向标”作用,加大开放型经济风险压力测试,拿出更多突破性、引领性的改革创新成果,全力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云南自贸区:突出“跨境”优势 2019年8月30日,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在3个片区同步挂牌。 据介绍,自挂牌以来,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的重要通道,建设连接南亚东南亚大通道的重要节点,推动形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开放前沿。突出“沿边”“跨境”优势,以自贸试验区引领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建设。截至目前,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外贸进出口总值131.05亿元,其中,出口60.79亿元,进口70.26亿元。截止到今年7月30日,共新设注册企业13902户,其中内资企业13838户,外资企业64户。自挂牌以来,平均每天新诞生约160户市场主体,约每4天引进1户外资企业落地。2020年上半年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达108.4亿元,外资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绿色通道”全面打通。 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指导下,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紧扣106项试验任务,开启一二级市场规范边民互市模式,实现边民互市跨境结算全流程电子化。出台16项金融改革创新制度文件,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在全省率先开展“货物贸易电子单证审核”业务,同时开立省内首单电子营业执照账户和首单自贸试验区外汇NRA账户结汇业务。目前已系统梳理37项可复制推广实践案例上报。 在营商环境方面,通过建立营商环境“红黑榜”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完善评价机制、提升行政效率。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3个片区先后成立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同时转变政府职能,让企业和群众受惠。 昆明片区成立云南首家专业化政务服务公司,建立常态化、全覆盖服务企业机制,打造综合服务“芯”中心,建成“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区;红河片区与辖区内多家银行开展“银税互动”合作,持续扩展“银税互动”受惠面,挂牌成立首家边境贸易服务中心,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改革试点工作率先落地;德宏片区74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受理、办理和反馈,并创新外籍人员服务管理,研发推出“胞波卡”,为外籍务工人员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广西自贸区:有效推动贸易集聚 近日,记者从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一周年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一年来,广西自贸试验区突出广西面向东盟的独特区位优势,突出陆海相连和沿边开放特色,在政府职能转变、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跨境金融等领域先行先试,已完成国家《总体方案》赋予的120项改革试点任务中的58项,新设企业10561家,外贸进出口超1308亿元。 一年来,广西自贸试验区在钦州港片区开展制度创新,有效推动国际贸易物流集聚。今年1~7月,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1.7亿吨、257万标箱,同比增长18.4%和34.1%,增速居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前列。钦州市市长谭丕创:“港航服务得到不断优化,先后开通了外贸集装箱航线28条,通达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港口,开通了7条常态化的海铁联运班列,形成了连接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一带一路’国际大通道。” 广西自贸试验区积极探索促进沿边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创新开展互市贸易“集中申报、整进整出”通关新模式,开发边民互市贸易申报手机APP,边民互市通关作业无纸化实现100%覆盖,整体通关时间压缩超75%,企业减少运输成本3000~6000元/车。 一年来,面向东盟的“一中心、一平台、一链条”等重大创新示范项目加快落地广西自贸试验区,着力建设中国—东盟经贸中心、中国—东盟特色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和中国—东盟跨境产业链,加快推进30项重大创新示范项目,积极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与此同时,构建以中国—东盟跨境金融改革创新为代表的金融开放生态,人民币在东盟国家的使用规模和影响力持续增强。南宁市副市长朱会东:“目前,南宁市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大幅增长,片区金融创新指数在全国43个自贸试验(片)区排名第16位,在第四批19个片区中排名第2位。” 一年来,广西自贸试验区加大营商环境的优化,下放了162项行政权力事项,以“一事通办”为主线,有效提升政府审批和服务效率;加快推行“放管服”改革,三个片区分别设立统一对外的政务服务大厅,实行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探索工程建设项目分阶段审批,进一步创新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模式,压缩办理建筑施工许可时间;探索“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实现电子证照状态实时更新。 广西自贸试验区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自治区商务厅厅长、自贸办主任蒋连生说:“今年年底,我们按照计划要完成改革试点任务的70%以上。下一步要重点推动中马‘两国双园’汽车产业链、越南边境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和边民互市贸易加落地加工模式,进一步促进自贸试验区开放型经济的集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