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拼”之争不该让消费者埋单
□施芸芸 本来是万里挑一获得低价购车资格的“幸运儿”,如今却成为提不到车、夹在特斯拉和拼多多之间的“牺牲品”,试问购车者的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 已持续1个月的特斯拉和拼多多之争还在发酵中。7月20日,拼多多平台商家“宜买车”推出Model 3 2019款万人团购秒杀活动,参与活动的5辆车售价比特斯拉官方价格便宜2万元。次日,特斯拉便发表声明,称并未与“宜买车”或拼多多合作,也没有委托对方销售车辆,如果消费者因该团购活动产生任何争议或权益受损,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不过,并不是第一次遭到品牌方“回怼”的拼多多依然组织了团购活动,但交车环节却出了岔子。 8月14日,一位武汉购车者准备提车时,由于透露是拼多多团购订单的消息,特斯拉认为涉嫌违反其“禁止转卖”条款,单方面取消订单。8月17日,特斯拉声称,若该车主通过官方渠道下单,特斯拉将提供一定的弥补措施;如果车主决定起诉拼多多,特斯拉将提供法律援助。拼多多方面则不服气,表示是消费者本人与特斯拉签订的购车协议,车辆系消费者自用并无任何转卖意图,作为“补贴方”将支持消费者依法维权,并积极落实车辆交付工作。8月18日,网上曝出“宜买车与拼多多协助武汉车主成功提车”的信息。原以为此事告一段落,没想到第二天特斯拉便宣布该新闻是拼多多与车主“自导自演”,并对该做法表示“强烈愤慨”。截至笔者发稿前,双方仍在唇枪舌剑、你来我往。 有法律人士指出,此次拼多多的团购顶多算做“代买”,并不属于“转卖”范畴。更何况,在此次事件中,从始至终都是消费者与特斯拉签订合同,特斯拉也收到了全款,只是差价由拼多多给予补贴,因此特斯拉应当履行约定,取消订单、拒绝交付车辆的做法构成了合同违约。笔者认为,且不论拒绝交车是否违约,如果特斯拉认为拼多多干扰了其直营销售模式或是给品牌形象造成损害,那么应该将矛头指向拼多多,而不是采用简单粗暴取消订单的方式让消费者成为受害者,更不应该让提不到车的消费者代替自己去“攻击”拼多多,来达到维护自身品牌利益的目的。 另一方面,拼多多为了给自身打广告,没有很好地考虑消费者权益和感受。首先,在团购活动开始前,电商平台就应当对品牌方的态度予以重视。其次,在发生问题之后,拼多多应当直接与品牌方进行沟通,共同推动购车订单完成,而不是只顾着给自己“正名”。近日,特斯拉销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客户有一个诉求是希望特斯拉发布声明,称在官网重新下的订单也是通过拼多多平台完成购买和交付的。显而易见,这个不太符合消费者身份的要求是不会得到特斯拉同意的,协商自然也难以顺利进行下去。如果消费者真的提出这一要求,想必是拼多多在其中推波助澜。第三,拼多多单方面向媒体宣布协助武汉车主顺利提车,结果这一消息被特斯拉“打脸”,这完全是站在自身角度想着尽快修复平台形象,而罔顾消费者的实际利益。 在汽车行业,特斯拉与拼多多之争并不是第一次,或许也不会是最后一次。笔者希望企业在关注自身品牌影响力的同时,能把心思多放在消费者身上。只有真正做到以消费者为中心,汽车企业和电商平台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