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中央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的重大决策尽快落地
□ 特约评论员李宏 “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9月9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研究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问题,深刻指出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该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短板,为统筹推进该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笔者认为,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中央最高领导强调现代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把其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必将为流通行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意义重大而深远。怎样破除“中梗阻”,打通“大动脉”,把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尽快落地,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是摆在政府部门和流通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和任务。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流通效率与生产效率对提高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效率同等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已作为先导性产业的我国流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国家骨干流通网络逐步健全,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流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智慧物流、供应链创新、多式联运、网络货运等推广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商品和要素流通制度环境显著改善等。尤其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流通业在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然而,毋庸讳言,流通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也很明显。那么,怎样聚焦“难点”、找准“痛点”、打通“堵点”,把党中央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的重大决策尽快落地? 从职能部门讲,应以“大流通”视角统筹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部署,合理“定规矩”,当好“裁判员”。在内循环中,要推进大流通网络建设,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形成畅通高效的全国骨干流通网络;要建成全国统一市场,打破分割封锁和行政垄断,让社会资源能够在统一规则下自由流动,显著降低流通成本;在外循环中,要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国内流通渠道向外延伸,打造全球供应链体系;要创建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促进国内外市场互联互通。 从流通产业讲,要提升“科技范”,赋能“新优势”,提升新效益。要用足优惠政策,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政企应共同努力,加快推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无人科技、电子标签等数字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应用,从传统向现代迈进。唯此,才能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