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2025年纯电动车完全市场化
□ 张冬梅 日前,作为2020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的重要议程之一,以“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与跨界协同”为主题的全体大会在海口举行,来自全球的汽车产业相关人士围绕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突破、新能源汽车如何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在大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主席万钢宣读了《2020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共识》 (以下简称《共识》)。 技术中立力争2025年纯电动车完全市场化 万钢表示,《共识》再次确认了2019年“博鳌共识”提出的“到203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达到50%”的目标,且认为,未来5~10年政策扶持仍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各国政府应创新监管模式,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采取审慎包容的原则。 产业方面,《共识》要求产业界持续加大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投入,与高校、研究机构加强联合,而整车企业应发挥技术创新、产业链培育和市场推广的龙头作用,从而通过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力争到2025年前后纯电动汽车基本具备完全市场化条件”。 在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董事长董扬看来,电动汽车要想实现完全市场化,需要全生命周期,包括产品的生产、使用、充电、以及回收等多场景全面落地。因此,他建议:“电动汽车的发展不应该拘泥于少数的技术路线或者几种商业模式来满足所有需求,而应广泛创新,满足各种需求。” 除了技术外,客户体验也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蔚来汽车执行副总、质量委员会主席沈峰指出:“产品力与用户体验的真正落地,是新能源车有强大生命力的关键因素。”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国强也表示:“创新体验与用户导向是新能源汽车从政府的政策导向转向市场导向的关键因素。”至于通用汽车全球执行副总裁、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柏历则认为,应该生产消费者能够支付的、成本合理的、市场能够广为接受的新能源汽车。 下一代探索 “只冒烟不起火”的电池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部件,动力电池一直备受全球汽车产业关注。中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均提出,重点支持动力电池关键材料、电芯、系统等技术研发,并将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作为关键指标。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锋指出,中国动力电池“总体产能过剩、优质产能不足”。为此,他提出了数项发展新一代动力电池的共性技术,例如阴阳离子协同电荷补偿机制与相关材料技术、电池安全技术、长寿命柔性电池技术、反应界面构建与调控技术、电池回收技术、低成本电池材料与技术。 企业方面,作为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王牌,宁德时代电池技术的进展颇受关注。据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介绍,针对电池存在的主要问题,该公司有六大解决方案:一是高镍+硅负极,高压无钴和无金属体系;二是15分钟的快充、9分钟的快充;三是超低温电芯、变频自加热;四是里程寿命达200万公里/16年的电池;五是无贵金属梯次利用;六是高安全电解液,热扩散隔离(NP)。 安全对于电池来说至关重要,曾毓群透露,借助高安全电解液、热扩散隔离等创新技术,宁德时代新开发的电池产品已经可以做到不起火、只冒烟,计划今年年底量产应用,只是成本高一些,仅用在部分高端车型上。虽然成本高,但他强调:“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已经没有问题了。”“目前LG化学动力电池的总产能为130GWh,2023年包括圆柱电池在内的产能将扩大至250GWh。”LG化学全球首席执行官辛学喆透露,电池能源解决方案是LG化学增长最快的业务,预计今年将达到90亿美元,并在未来5年内达到300亿美元左右,且该公司正积极开发包括全固态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长寿命锂离子电池在内的下一代电池。 2030年电动化与5G及绿色能源等深度融合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此次大会名为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但从现场政府官员、行业专家及企业高管的发言来看,智能网联已经有些“喧宾夺主”,从中也可以看出电动化已经在与智能化、共享化叠期发展,加速融合,产业链不断拓展,亟须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城市规划等行业更紧密地跨界协同,共同构建产业新生态。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徐和谊建议,我们需要打破传统造车思维与逻辑,打造可移动的高端智能网联平台。“汽车行业将积极加强可再生能源与V2G技术应用,推动构建‘绿色、智能’的新型能源体系;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拓展智能网联汽车的商业化应用场景,扩大共享出行服务规模,推动与智能交通系统和智慧城市的融合发展。”对此,《共识》指出了发展的具体方向。 曾毓群指出,电动化是大势所趋,能源变革、政策驱动、消费升级、基础设施、车企转型也非常重要,而宁德时代的三大基本发展方向不动摇,一是固定式化石能源替代,即用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电;二是移动式化石能源替代,即用动力电池替代石油;三是全面电动化和智能化,例如无人矿山。“可再生能源、先进储能、新能源汽车、5G通信、人工智能引领能源和交通革命,可以说是拥有万亿级别的市场。”曾毓群表示,“网联化、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深度融合,这基本上是2030年要实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