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娜)10月26日,记者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20年三季度信息发布会上获悉,今年我国钢铁进出口呈现出新的特点,钢材出口大幅下降,进口明显增长。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1~9月份,全国累计出口钢材4039万吨,同比下降19.6%;累计进口钢材1507万吨,同比增长72.2%。而且,出口钢材呈逐月下降态势,进口钢材呈增长态势,若考虑进口钢坯增加的情况,6~9月份呈现我国粗钢净进口的形势。中钢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屈秀丽补充说,这是多年没有出现的情况。她认为这既有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的影响,也有我国需求较旺、价格相对稳定的驱动。
造成这一运行状况特点的原因,与国内国际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关系密切。此外,前三季度,钢铁行业还出现了其它运行特点:
一是钢铁生产保持平稳,产量小幅增长。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9月份,我国粗钢产量78159万吨,同比增长4.5%;生铁产量66548万吨,同比增长3.8%;钢材产量96424万吨,同比增长5.6%。从季度看,一季度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2%,二季度增长1.7%,三季度增长10.3%。
二是下游行业快速复苏,拉动需求增长明显。据测算,1~9月份,粗钢表观消费量7.69亿吨,同比增长8.94%,增幅比1~8月份扩大1.7个百分点。国家重大投资项目的启动和汽车、家电等下游行业的快速复苏,拉动了钢材需求,钢铁行业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三是钢材价格逐步回升,总体水平低于去年。据中钢协监测,9月末,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略有下降。其中,长材指数同比下降2.76%;板材指数同比上升3.19%。1~9月份,钢材平均价格指数为102.44点,同比下降5.66%。从分月情况看,4月份起,钢材价格呈逐月回升走势。
四是进口铁矿石同比增长,价格快速上涨。1~9月份,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86846万吨,从6月份开始连续4个月超过1亿吨。9月末,钢材价格比4月末的低点仅上涨9.7%,而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了39.8%;与去年同期相比,钢材价格指数下降了0.09%,而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了31.25%。进口铁矿石价格涨幅远大于钢材价格涨幅,是制约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
五是对比铁矿石成本上升,企业效益持续好转,同比降幅明显收窄。据中钢协统计,1~9月份,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销售收入33970亿元,同比增长5.44%;销售成本30661亿元,同比增长6.13%,成本增幅大于收入增幅0.69个百分点;实现利税2079亿元,同比下降7.27%;利润总额1375亿元,同比下降9.46%,降幅呈大幅收窄态势;平均销售利润率4.05%,同比下降0.66个百分点。6、7、8、9月连续四个月利润实现同比正增长。9月末,重点统计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63.30%,同比下降0.53个百分点。
六是坚持绿色发展,大力节能减排。钢铁企业在积极应对疫情、稳定生产经营的同时,不断加大环保投入,积极推进超低排放改造,节能环保指标进一步改善。据中钢协统计,1~9月份,重点统计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为551.54千克标煤/吨,同比下降0.05%;吨钢耗新水同比下降4.33%;化学需氧量同比下降10.68%;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15.43%;钢渣利用率、煤气利用率等指标均同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