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数据不挤干水分定难持久
□ 特约评论员李宏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延滞了全球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也因此,“双11”促销比往年更加引人关注。根据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11月1日至11日,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件39.65亿件,其中11月11日当天共处理快件6.75亿件,同比增长26.16%,再创历史新高。既显示出疫情之下中国社会消费潜力依然强劲,又凸显了电商经济异军突起的独特优势。“双11”刚过,许多电商平台与网络直播的头部主播纷纷晒出亮眼数据。比如,天猫公布的“双11”成交额同比增长85%。有数据显示,11月10日,薇娅直播间观看人次8200万,当场直播(包含0点后数据)销售额超过11亿元。“双11”期间,淘宝直播诞生了28个成交超1亿元的直播间。几千万、上亿元的成交金额,使得直播卖货成了风口中的风口。 然而,网络直播并非看上去那么美,动不动几千万元的成交额可能是刷出来的!有媒体揭露,在一场粉丝量达311万的直播中,只有11万真实观众,互动实际上是通过刷单营造出来的虚假繁荣。直播带货粉丝量、互动率和销售额都可以花钱刷,涉嫌数据造假。同时也得看到,“双11”乃至电商经济,在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后,诸多问题开始显现并引发社会担忧。 笔者认为,“双11”带火了直播带货,活跃了电商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直播粉丝量造假,与和谐社会公平公正的诚信法则格格不入。因此,应各方努力杜绝与摒弃这一劣迹,净化社会风气,使电商经济挤干水分健康发展。否则,数据造假的电商经济定难持久。 从监管部门讲,必须有适配的法治杠杆和监管工具,需要监管部门继续探索发力。应运用数字技术出台相关规制,规范直播乃至电商经济的各环节运营,对各种造假坚决依法予以惩治,以维护电商经济的正常秩序。如若监管不力,轻则涉嫌不作为,重则有同流合污之嫌,愧享百姓的纳税钱,也应被追责。 从消费者讲,要尽量“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把控好自己,购买货真价实的网购商品。毕竟,打折不等于不花钱,消费不能盲目。即便上当受骗,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否则,只能助长个别电商的歪风邪气,倒霉的只能是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