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我国外贸看好,但非高枕无忧
□特约评论员 李宏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8.4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2%,进出口、出口和进口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但商务部专业人士预计,全年外贸增速将呈“前高后低”走势。 外贸看好靠的是政策扶持和线下线上的共同努力。一季度,全国新增备案的民营对外贸易经营者达4万家,增长4.2%,民营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迅猛。一季度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46.5%,全国跨境电商综试区新增100多个海外仓,平均面积1.5万平方米。在这种试点的区域内可以实行无票免税、所得税核定征收、通关便利化及放宽进口监管条件等一系列支持政策,为中国独有。 笔者认为,一季度外贸看好,是国际需求回暖和我国外贸产业强大供给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也离不开稳外贸政策的保障能力、外贸企业的创新活力、产业链供应链的配套能力形成的叠加效应,以及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就地过年”等阶段性因素,拉高了进出口增幅。但当前外贸发展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全年外贸并非高枕无忧了,不能盲目乐观,要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 中国外贸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中国的产品和服务获得各国消费者青睐,靠的就是创新。因此,为克服不利因素,国家有关部门已确定2021年为“外贸创新发展年”,重点实施优进优出、贸易产业融合和贸易畅通“三大计划”,推动外贸量稳质升,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我们必须清醒看到,从宏观讲,疫情仍是最大不确定因素,全球疫苗供应失衡,跨境货物和人员流动依然受限;全球化遭遇逆流,贸易问题政治化直接影响国际化生产、供给和贸易能力,干扰国际贸易秩序;且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深刻调整,不稳定性增加。 从微观上讲,外贸主体多重承压,国际物流运力紧张、运费高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3月PMI主要原材料价格购进指数创近4年新高,抬高企业综合成本。 所以,外贸物流企业要加速转型升级,从观念到机制,从设施智能化到人员科技化,不懈全速创新,迎接新的挑战,谋求新的生存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