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钢铁物流 - 综合物流 - 物流云计算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订阅注册] [找回密码]  
“危”与“机”共存,新能源汽车2023年有一道坎?

  □李争光
  “从业30多年,我从未像这五年一样感到痛苦、迷茫和喜悦。”6月5日,由常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高工锂电、高工产业研究院 (GGII)承办的2021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金坛长荡湖峰会在常州市金坛区举行。论坛上,一位嘉宾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汽车产业从业者为何会夹杂如此纷繁复杂的情感?因为变革。智能电动化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产业进入叠加融合、相互赋能、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则是这场汽车变革的主战场。
  在这场变革之中,中国走在最前列,开启了产业创新的新征程。此外,跨界造车热潮不减,让这个繁荣的市场暗流涌动。国家的政策导向,深远地影响着企业的产品和技术路线的判断。基于此,峰会以“产业集聚智动未来”为主题,围绕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等议题展开研讨,探讨新阶段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路径与方略。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大机遇
  新能源汽车产业蕴藏着大机会。长安新能源副总经理周安健指出,电动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2020年全球销量已经突破300万辆,中国超过136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这表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化阶段已经到来。
  当下发展势头正盛,未来前景亦可期。国务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也预计,2025年、2030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例则分别为20%、40%以上;至203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50%以上时,纯电动汽车销量将占新能源汽车的95%以上。
  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副总裁江民判断,虽然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只占汽车总销量的5.4%,但是预测到 2030年新能源销量达1500万辆。这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将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机会,超过40%的市场占比意味着巨大的市场容量,将给人带来无限遐想。
  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的预测也十分乐观,“有人认为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比就能达到40%,比预计的目标提前五年实现。按照我们的判断,占比肯定能超过30%。”杨红新表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是中国政府的承诺,更是对人类环境的一种尊重。此外,乘用车双积分政策有效落地,新能源积分比例逐年提升、价值显著增加,将强力驱动电动化进程。这两项因素,是他做出乐观预测的底气所在。
  周安健也认为,“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构建了长效的驱动机制。不过,他也透露出一丝担忧,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巨大,但产业可能陷入“发展陷阱”。2022年底补贴退出全面市场化后,2023年可能成为一个“坎”。“前面政策拉动型发展阶段,后面则进入市场驱动型阶段。唯有直击产品痛点、打造高质量产品、探索新的盈利模式,才能实现跨越。”
新能源汽车带动动力电池产业发展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大好形势之下,动力电池产业又将如何发展?
  高工咨询董事长张小飞指出,汽车新四化趋势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海外巨头、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快马加鞭,这也将给动力电池产业带来发展机会。
  张小飞预测,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5年年复合增速将超过30%,将大幅带动动力锂电池出货量,预计到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超过470GWh。
  从技术路线趋势来看,短期新能源动力市场以高性价比、安全性为主,磷酸铁锂占有率上升,三元材料占有率下降。长期随着动力锂电池性能持续提升,成本整体下降,磷酸铁锂占有率下降,三元材料占有率恢复。
  从新型电池发展上来看,固态电池投资规模大、成本高、基础研究不足,目前还遭遇工艺瓶颈、电解质材料瓶颈、充电倍率瓶颈、设备配套瓶颈等,预计2025年前后有望商业化;无钴电池方面,高镍少钴是长期趋势,技术提升将越发接近无钴化;钠离子电池在解决技术和供应链问题后,有望在2025年前后应用于二轮电动车和储能领域。
  从锂电产业链发展趋势看,2020年国内动力锂电池开启第二强波扩产,预计持续到2025年;国内锂电池及上游厂商纷纷布局海外市场,国内锂电池产业链加快全球化;钠离子电池等新型材料有望在细分市场批量应用。
动力电池产业还需应对
  三大挑战
  杨红新认为,得益于政策端、需求端、供给端、成本端等多重因素共振,全球新能源市场将迎来爆发,动力电池产业也将顺势而行,预计2025年将步入TWh时代。不过,动力电池产业也将面临来自市场、技术和供应链三大领域的挑战。
  从竞争格局上来看,海外电动乘用车市场、中国电动乘用车和电动客车市场是最主要的“大块头”市场,其电池供应格局已经趋于稳定,但是寡头特征初步显现,头部效应将会越来越明显。杨红新表示,“未来排名在3~5名的企业产能会逐步释放,电池集中度也会向前五名企业靠拢,这需要各大企业抓住机会。”
  杨红新还指出,造车新势力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新的增长极,从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来看,从2019年的9%提升至2020年的26%,2021年1~4月进一步增加至29%。造车新势力的蓬勃发展,为电池企业提供了客户资源和机遇,但也意味着新能源乘用车的门槛在提高,动力电池企业只有继续寻找到有力的合作伙伴,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
  技术挑战则来自于技术迭代与创新加快,需要企业不断透露创新力度。“动力电池领域,多种化学体系并行,电池设计与工艺创新层出不穷,各项技术性能指标与成本指标快速提升,不少企业也看不准那种路线会成为主流,哪些技术路线会被颠覆,这就意味着必须进行强大的研发投入。”杨红新说。
  供应链的挑战来自于上游原材料端。锂离子电池将成为大宗商品,锂钴等金属将成为战略性资源,中国作为锂钴资源需求大国,却仅占全球锂、钴资源的2.4%和1.1%,原材料端受制于人,供应链安全将受到挑战。
  此外,电解液材料涨价问题也应受到重视,由于电解液供不应求,价格持续走高,这对供应链安全和成本效益带来了诸多挑战。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中国向碳中和目标进发的启动之年,也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关键一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必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同时带动上游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同步发展。但是,我们也应当应对好新能源汽车“发展陷阱”,积极应对技术、市场和产业链的挑战。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综合物流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危”与“机”共存,新能源汽车2023年有一
  本文所版面
【第 A5 版:汽车】
现代物流报社 http://www.xd56b.com/ 版权所有123
技术支持:喜阅网(www.xpl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