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钢铁物流 - 综合物流 - 物流云计算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订阅注册] [找回密码]  
迈入新一轮产业周期 动力电池企业闯关进阶

  □赵琼
  日前,第八届G20-锂电峰会CEO会议(以下简称“锂电峰会”)在常州金坛落幕。这次会议是在中国动力电池市场进入新一轮产业周期后,行业所做的一次重要探讨。成员企业一致认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化信号已非常明确,满足市场短期及中长期需求将是接下来的行业主线。在动力电池行业一片繁荣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何种真相和暗语?从政策主导到市场主导竞争围绕成本、客户和产能展开
  2019年7月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实施后,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现了自2017年后的首次负增长,动力电池市场也随之受到影响。当年8月,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环比下降26%,仅为3.5GWh。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新能源汽车创业投资子基金合伙人兼总裁方建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由政策驱动,今年则完全转向市场驱动。这种变化向上传导,动力电池产业也随之进入市场驱动的时代。在经历过去两年的行业“洗牌”后,在新能源汽车产销高涨的带动下,动力电池行业再度迎来爆发。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以下简称“动力电池创新联盟”)日前发布的数据,今年1~7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累计为92.1GWh,同比增长210.9%;动力电池装机量累计达到63.8GWh,同比增长183.5%。
  展望未来,动力电池行业继续增长应该是确定性事件,这也意味着“TWh时代”即将到来。根据去年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将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0%左右。方建华认为,从需求角度来讲,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到2025年上述占比将超过规划的20%,渗透率可能接近30%。
  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动力电池行业格局的变化也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副院长顾国洪向记者表示,当下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的竞争格局基本已定,装机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优选五个,后面五个位次就是微调了。在锂电峰会上,会员企业就行业发展新形势形成共识,在动力电池产业新周期下,市场竞争将围绕成本、客户和产能规模展开。本轮产能扩张呈现新特点挑战在于结构性产能过剩
  锂电峰会传达出一个观点,即在确定性市场需求带动下,动力电池进入新一轮扩产周期,与过去几年不同,本轮产能扩张呈现出明显特点:一是扩张主体集中在头部动力电池企业;二是扩张的规模明显更大,基本都以百亿(元)级为单位;三是呈现多区域集聚化趋势,重点围绕在四川、广东、江苏、福建等地集中布局。
  8月12日,宁德时代抛出了总额582亿元的定增方案。官方回应称,定增是公司整体的长期战略规划,需要一部分资金匹配。根据平安证券近期发布的行业研究报告,宁德时代实施扩产项目后,产能规划数字再次刷新。
  行业龙头企业的扩产具有指向性。根据蜂巢能源最新产能规划,预计到2025年,其全球布局的总产能规划将从原来的100GWh升级至200GWh,实现跨越式发展。而今年上半年,蜂巢能源已在四川遂宁、浙江惠州、安徽马鞍山、南京溧水等多地投资建设生产基地和智能化工厂。“现在,业界都在讲‘TWh时代’,说明市场趋势已经形成。”方建华指出,从目前公开的信息看,多家企业的产能扩张步伐迈得有点儿大。在他看来,动力电池企业要扩充产能,第一要了解市场的真正需求,根据自己的客户和订单数量,做适度超前扩产;第二要考虑到技术迭代带来的影响,比如固态电池可能在2030年前后批量供货,那么现在盲目扩张的产能在7~8年后会面临着新技术带来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动力电池行业大举扩张的前提下,产能不足的情况依旧存在。目前,这种结构性产能过剩——即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此前就曾经存在。在行业“洗牌”之后,情况虽有所改观,但企业现阶段仍有必要从教训中吸取经验。“如果企业盲目扩张,就存在一定风险。有些企业今年可能只有6~7GWh的装机量,但产能布局已达到200GWh。产能保障适度超前可以,但不能太超前了,太超前就是一种“大跃进”的干法,很可能产生‘沉没资产’。”方建华说。
  不过,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告诉记者,产能过剩不必过于担忧,有了前几年行业“洗牌”的惨痛教训,现有企业投资扩产多数是相对谨慎、理性的,有充足的需求支撑,将带动整个产业走向高质量、高速发展阶段。
  于清教也强调,风险依旧存在。他表示:“需求的爆发是超预期的,供应链没有做好准备。在这个过程中,原材料价格疯涨,市场会出现一些乱象,需要加强政策调控与监管。宣称的产能与实际的产能有不小差距,真正的高品质、高质量产能是缺乏的。”“高镍+磷酸铁锂”长期共存未来应关注颠覆性电池技术
  根据动力电池创新联盟的统计,今年1~7月,我国三元锂电池装机量累计 35.6GWh,占总装车量55.8%,同比累计增长124.3%;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累计28GWh,占总装车量43.9%,同比累计增长333%。从目前行业的整体状况来看,特斯拉、大众和奔驰等主流车企“高镍+磷酸铁锂”的电池布局逐渐清晰,不同正极材料对应不同车型和产品,预计未来两种技术路线将长期共存。
  根据锂电峰会的内容,动力电池进入新的产业周期后,技术更新迭代速度加快,多种化学体系并行发展推进,电池设计与工艺创新层出不穷,电池安全技术目标与要求逐步提升并降低成本,企业需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进行创新研发,以创新驱动前进。
  此前,蜂巢能源的无钴电池、长城汽车的大禹电池、宁德时代的钠离子电池等技术和产品的出现都在行业内引发关注和热议。动力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实与原材料供应链深度绑定。此前,市场一直是锂电池一统天下。不过,由于锂电池面临着锂矿储量低、开采难度大、原料价格上涨等问题,多家企业都正在专注于其他类型电池技术的开发。
  事实上,在“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到多层次、多类型、多元化发展的阶段,愈发细分的市场对动力电池提出了差异化的需求。《发展情况》提出,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程度逐渐提升,细分车型市场逐渐成熟,动力电池产品结构也正处于调整期,车型配套已摆脱对电池能量密度单一指标的过度依赖,而是从成本、安全、性能中寻找平衡点。“行业在二三十年前就在研究钠离子电池,它本身并不是新的产物。尽管钠离子电池在技术上有了进步,在细分市场比如储能、工业领域里可能会应用,但其要健全供应链、实现成本下降,还需要一个过程。”方建华强调,与钠离子电池一样,无钴电池主要涉及电池材料的变革,不会影响到整个产线,更不会对动力电池现有体系造成很大冲击。
  据宁德时代研究院副院长黄起森介绍,在制造工艺方面,钠离子电池可以实现与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工艺的完美兼容,产线可进行快速切换,完成产能快速布局。目前,宁德时代已启动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布局,2023年将形成基本产业链。
  行业人士提醒,2030年后,如果固态电池规模化量产并应用,动力电池原有产业链恐将遭受颠覆性冲击,现在扩张的产能届时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市场导向的作用下,电池技术路线将百花齐放,并行前进。选择何种技术,需要权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是否环保、资源是否易获取、成本是否有优势、安全是否有保障、是否有专利壁垒、是否使用便捷等。”于清教表示,现有的电池技术各有优劣,时间会给出答案,最终由市场决定命运。企业不能单纯为了概念而概念,要顺势而为。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综合物流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迈入新一轮产业周期 动力电池企业闯关进阶
  本文所版面
【第 5 版:汽车】
现代物流报社 http://www.xd56b.com/ 版权所有123
技术支持:喜阅网(www.xpl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