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钢铁物流 - 综合物流 - 物流云计算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订阅注册] [找回密码]  
民族团结一家亲萨仁托娅讲述《国家的孩子》背后的故事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三千孤儿入内蒙”。这段民族团结互助的佳话发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生活并不宽裕的内蒙古牧民们,用博大的胸怀接纳了3000名来自上海、江苏、安徽等省市嗷嗷待哺的汉族孤儿,在草原上,牧民们把这些南方孩子亲切地唤为“国家的孩子”。此次,在多家媒体以“3000孤儿入内蒙,全国关爱草原娃”为主题开展系列性助学活动的同时,本报自即日起不定期以“公益,行动起来”为专栏刊发物流等各行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的专访稿件,以飨读者。
  今年全国两会,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历经甲子岁月,史海钩沉,这段北方草原上动人的民族团结往事,因此更为外界关注。
  在60年前的中国内蒙古,有一段脍炙人口的历史佳话:“三千孤儿入内蒙古”,这段历史,饱含一场横跨半个中国的奉献,一段超越了血缘地域的亲情。
  原内蒙古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一级作家萨仁托娅是“国家的孩子”历史佳话最早的见证者和记录者。60年前,年仅七八岁的萨仁托娅第一次听说“三千孤儿”,是从父亲敖德斯尔讲的故事中了解到的,骑兵出身的敖德斯尔也是内蒙古的知名作家,长期下乡采风的他听说了三千孤儿的故事,回来讲给小女儿听,父亲对她说:“这些故事都是真实的,将来有兴趣你去蒙古包里找吧,三千个孤儿一定有三千个故事!”
  父亲的话,萨仁托娅一直记在心里,长大后的她真的走进了草原,去撷取这些感人的故事。同时也了解到了这段感天动地的历史。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等地,食品严重短缺,眼看着孩子养不活了,很多父母哭着把自己的孩子遗弃在当时较为繁荣的上海,希望他们有机会活下去。但上海的情况并不乐观,这些被遗弃在孤儿院的孩子们,个个面黄肌瘦,营养不良,甚至患上疾病。当时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康克清同志焦急地找到周恩来总理寻求帮助,周恩来总理一个电话打给了自己几十年的革命战友,时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的乌兰夫。乌兰夫了解到情况后,做了一个艰难又感人的决定:“把孤儿接到内蒙古来,让牧民抚养,让草原把他们养大!”
  萨仁托娅经过大量的走访,取得了许多感人的第一手资料,她无数次在蒙古包里被感动得流下热泪,无数次辗转难眠。她暗暗决定,一定要将这些故事公之于众。2006年,萨仁托娅以此为题材,出版长篇纪实文学 《国家的孩子》,创作了长篇小说《静静的艾敏河》,同名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档热播。
  在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里珍藏的一份份泛黄的记录纸上真实地记录着1960年上海孤儿北调的历史,特殊时代造就了这样奇妙的缘起,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用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爱,为生命创造了奇迹。
  甲子时光倏忽而过,如今,已经年近70岁的萨仁托娅,讲起“国家的孩子”的故事,仍热泪盈眶。
  爱上内蒙古的理由:“三千孤儿入内蒙古”历史佳话。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遭遇了“三年自然灾害”,上海孤儿院面对源源不断被送来的弃儿,粮食和营养品难以为继,孩子们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时任内蒙古自治区主席的乌兰夫决定把那些孤儿们接到内蒙古来,让草原牧民抚养。这样,3000多南方孤儿远上草原,他们被牧民亲切地称为“国家的孩子”,这段历史成就了一段超越地域、血缘、民族的人间佳话。
  额吉阿爸们养育的3000个孩子是生命的延续,草原的爱,党的关怀照耀了他们的一生。“国家的孩子”的故事不是一个关于蒙族养育了汉族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民族大爱的故事!这段故事只是中国发展历程中的一个缩影,在苏尼特这片草原上,可以接触到拥有这样传奇故事的老人,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学习党史,感受民族团结大爱的力量。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综合物流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民族团结一家亲萨仁托娅讲述《国家的孩子》
  本文所版面
【第 A8 版:人物】
现代物流报社 http://www.xd56b.com/ 版权所有123
技术支持:喜阅网(www.xpl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