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一头连着市民的‘菜篮子’,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成为连接城乡生产和消费、促进城乡经济循环发展的重要纽带。”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西昌学院院长贺盛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她再次聚焦农村地区物流发展,提交了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大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支持力度的提案。
履职五年来,贺盛瑜长期深入一线、走访调研,提交提案近90余件,关注领域从农村电商物流建设到外卖小哥职业发展,从女大学生公平就业问题到数字乡村和智慧农业建设,从民族地区特色旅游到高等教育发展……其中,电商和物流产业的发展一直是贺盛瑜履职中的“关键词”。
作为常年从事电子商务和物流领域研究的专家,贺盛瑜的专业优势在她履职期间发挥着重要作用。2018年,贺盛瑜首次参加全国两会,便提出深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应用,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建议加强农村地区物流干线建设。当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指出,建立健全物流网络基础设施,是培育和提升农业农村发展能力的首要问题。2021年全国两会上,贺盛瑜针对民族地区电商物流发展提出建议,希望这些地区能在政策、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获得更大的助力。
近年来,尤其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现代物流体系赋能乡村电商,助力乡村振兴,让越来越多的新农人踏上新征程,迎来新希望。但农村寄递物流体系仍存在末端服务能力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物流发展要惠及于民,农产品只有从山区卖到城市,才能成为老百姓看得见、体验到的幸福,从而促进乡村振兴。”今年全国两会上,贺盛瑜在提案中针对流通基础不优、流通体系不畅、流通效能不高等问题,就如何进一步加大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贺盛瑜建议,一方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配套建设乡村应急保障物流体系。加大西部农村公用型、共配型物流场、站、点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构建农村物流骨干网络,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因地制宜,合理有序布局一批物流基地、分拨中心、配送站点和冷链仓储设施。促进县与乡、乡与村的联动发展,实现生产在村、加工在乡、增收于农。采取“先建后补”或“先投再扶”的方式,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县乡村基础物流设施、乡村配送等项目,实现运营企业注册在当地,市场主体有效益,逐步汇聚资本和人才要素。配套建设乡村应急物流保障体系,增强农村应急物资储备与突发灾情的运力保障。
另一方面,要提高流通资源整合水平,提升产业融合度,改善乡村流通效能。鼓励各地优先采取贷款贴息、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支持方式,加快资金拨付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共同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村商贸流通体系转型升级。引导商贸、电商、物流、金融、数字化等市场主体到乡村布局。引导市场主体共享资源,扩大农村地区业务,探索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积极推动物流统仓共配,降低物流成本。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提高农村地区网络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有序规范和引导农村网红直播带货发展,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辐射周边乡村。
身为一名教师,贺盛瑜深知人才建设的重要性。“商贸流通领域的专业人才也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她建议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农村人才引进政策。引入专业的运营团队、人力资源服务,在农村积极开展高素质农民、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计划,精准化培养商贸流通专业人才,解决就近就业创业、农村传统产业、创新型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要素保障。 (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