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西南宁的平安不动产物流城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顺利并网,远远望去,10万平方米的园区屋顶上,10兆瓦光伏组件犹如一片蓝海,在阳光的照射下煜煜生辉。据介绍,该项目每天可为园区输送约3万度绿色电力,满足园区日常照明、空调等所有负荷用电,每年可以带来70余万元的收益,同时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约5500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能源消耗量过去十年间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增至9%以上,预计“十四五”时期将继续呈快速上升态势,贯彻绿色和低碳理念,推进绿色物流发展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针对冷链物流痛点,绿色节能改造成解决之道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断改变社会结构及消费格局,人们对冷链产品的需求不断提升,我国冷链物流近年来发展迅猛,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将布局建设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同时要求冷链物流必须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全链条、各领域。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物流企业在经营过程产生的能耗,其中冷链物流园区运行的综合能耗占比达70%左右,此外,由于园区执行工业用电价格,部分地区需要24小时用电,不可避免会使用高峰电价,进而大幅提高了园区的整体运营成本。
针对这些痛点问题,加强高效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基础性研发,制定出符合冷链物流特点的综合用能解决方案成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例如根据冷链物流园区屋顶面积大、高耗能等特点,可以利用园区办公楼、冷库、停车场等尽可能多的屋顶、空地资源建设光伏电站,充分开发园区的闲置资源,产生的绿色电力可以覆盖园区50%以上的日常运营用电量;将光伏与运输装备相结合,由光伏为车载电瓶充电,可以为冷链物流车、新能源车、车载空调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电力,有效降低运输装备油耗,解决驻车状态下能耗大的痛点问题;还可以在冷链物流园区新建建筑立面应用光伏绿色建材,满足建筑材料围护功能同时兼顾发电功能,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零碳园区,既保障冷链物流园区最大用能需求,又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光伏+”创新模式,助力物流行业低碳发展
物流园区作为物流行业生产用能的集中区,碳排放占比高,其低碳建设和发展将对供应链整体实现“双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积极创新“光伏+”模式,推进光伏发电多元布局,在物流园区、港口码头、加油站、铁路、高速公路等场景下建立成熟的光伏项目,服务相关应用场景节能减排,光伏系统发电自发自用,余电可直接与电网公司交易获得售电收益。
作为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京东仓储物流体系覆盖全国各个地区,2021年京东已经完成第一批12座智能产业园的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并宣布将用3年时间搭建起累计1吉瓦的光伏发电能力,为85%的京东智能产业园提供绿色能源。经测算,项目建成后,园区无需投资即可获得比常规用电价便宜0.13元/度的绿色电力,每年可节约电费1.56亿元,年减排二氧化碳超过100万吨,可在碳交易市场获得超过5000万元的碳减排收益。此外,京东公开发布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十年目标中明确提出,到2030年将联合合作伙伴搭建全球最大的屋顶光伏发电产能生态体系,届时其碳排放量与2019年相比将减少50%。“如果物流园区出资建设光伏电站,通过电费收益5~7 年也可收回电站投资成本。”英利集团旗下广西英利源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殷贵宝向记者介绍说,事实上,随着光伏技术的迭代和成本的不断下降,这已成为应用最普遍的商业模式,并成功运用到多种场景中。2021年12月,由该公司承建的全球首个零碳码头智慧绿色能源系统在天津港并网发电,综合分析在高温、高湿、强风条件下物流港口场景光伏应用的可行性,并在停车场棚顶优化布置了光伏系统,为光伏在物流码头场景的应用做了有益示范。
光伏与物流的深度融合预示着未来“双碳”与物流现代化的脚步必定会同频共振,通过推动低碳技术创新、升级新型用能方式、节能改造和商业模式创新等方式,提升物流园区绿色用能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数字化应用水平,推动智慧能源业务发展,持续优化区域内能源结构,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