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 山东港产城融合再结硕果
——山东省港口集团港产城融合发展(青岛)建成项目投产暨新项目开工仪式举行
本报讯2月2日,山东省港口集团港产城融合发展(青岛)建成项目投产暨新项目开工仪式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自动化码头三期举行,标志着山东港口在青岛总投资517亿元的72个港产城融合项目部分建成投产、续建及部分新项目开工正式启动。 这是山东港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重要指示要求的有力举措,是全面落实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要求,积极培育现代航运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山东半岛世界级港口群,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的具体实践,也是山东港口融入青岛、服务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行动。(下转A4版) (上接A1版)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市委常委、副市长耿涛,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李奉利等出席活动。耿涛致辞,李奉利主持仪式并致辞。山东港口青岛港党委书记、董事长苏建光介绍重点项目情况并表态发言。与会领导共同启动项目开工。 港城双向奔赴融出共生共荣新篇章 城以港兴,港以城荣。山东港口成立以来,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重要指示要求,坚决落实山东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坚持“三个更加”“三个满意”,努力服务各市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唯一的总部在青岛的省属国有企业,山东港口积极支持和融入青岛城市发展战略,持续深化港产城融合,努力提升港口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为青岛建设国际性港口城市增添了新动力。 数字最具说服力。据统计,山东港口自成立至去年12月底,在青累计投资项目207个,总投资1270.5亿元,累计税收贡献超过66.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0.9%;已完成项目154个,完成投资501.8亿元,新增码头通过能力4316万吨、130万TEU,新增原油仓储能力536万立方米,新增原油管输能力1600万吨,新增粮食仓储能力26万吨,新增库场97万平方米。“双向奔赴”,撑起了港城共生共荣的四梁八柱,大工程、新项目、强产业则丰满着港城融合的血肉,源源不断为城市和港口发展提供营养。2023年,山东港口正以服务国家战略和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为己任,把握新风口新机遇,锚定“五个国际领先”,以重点项目建设为发力点,提速转型发展,做强做优做大临港产业,进一步增强服务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全力当好青岛城市发展的“金牌合伙人”。 打造项目投资引擎蓄积高质量发展动能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投资“马车”蹄疾步稳带动城市经济增长、港口高质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重大项目建设投资的强有力支撑。 据悉,山东港口2022年在青岛建成投产的项目达19项,总投资101亿元,新增码头通过能力1219万吨、原油仓储能力240万立方米、粮食仓储能力26万吨。目前续建项目21项,总投资约100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新增码头通过能力70万TEU,新增原油仓储能力260万立方米,进一步提升港口服务保障能力。一方面,随着泊位工程、原油商业储备库、港区道路、加氢站、集装箱部落等工程建设类项目建成投产,进一步提升了码头通过、原油商业储备、货物周转、集港疏运、港口服务等能力;另一方面,以青岛港财务共享中心、山东港信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山东港航油运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新公司次第设立,将进一步在业务一体化运营、城市更新改造、完善港口供应链金融、航运业务转型升级等方面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实现多方合作共赢。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港口2023年在青岛计划新开工项目32项,总投资达到316亿元。建成后,将新增码头通过能力3500万吨、原油仓储能力80万立方米、液化品仓储能力26.8万立方米、粮食仓储能力16万吨、堆场13.3万平方米。新建项目主要涵盖码头泊位、疏港铁路、海外拓展等领域,将进一步提升新旧动能转换,港口货物作业能力,推进多式联运发展、改善区域配套条件,助力山东港口打造山东半岛世界级港口群。 随着一个个重点项目在青岛落户,山东港口的基础性、枢纽性作用不断释放,助推青岛聚力打造“六个城市”。未来,青岛市将大力支持山东港口发展,充分发挥港产城融合专班作用,实现港区、园区、城区三位一体、互融共兴。 面向未来,山东港口将牢牢扛起“三区互融”的发展重任,坚持“主动创新、竞合共赢”,积极发挥供应链核心节点优势,加快培育现代航运综合服务体系,全力构筑港航生态圈,为青岛市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