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坚守铸成大工匠
——记“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张宣科技机电公司机械五工程部党支部书记、副部长刘大庆
□通讯员李巍李腾朱卫红 当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的喜讯传来时,河钢集团张宣科技机电公司机械五工程部党支部书记、副部长刘大庆正在完善培训PPT课件,“能够获得这么高的荣誉,我特别自豪,我将继续致力于科技创新,担当技能强企使命,为推动加快创建科技创新型企业贡献力量。” 参加工作30年来,刘大庆始终扎根设备维检一线,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一步步成长为企业维检系统的“蓝领”技能专家。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河北省“能工巧匠”等荣誉称号。如今,将技能“国奖”囊入其中,刘大庆的职业生涯又一次迎来“高光”。 倾情一线从技改中挖出真金白银 1992年,技校毕业的刘大庆来到小型轧钢厂,成为一名轧钢产线检修工,“面对困难,挑战难题、战胜难题的那种感觉让我痴迷。”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头,手电、盒尺、扳子、改锥等工具成为他奋战在设备检修第一线的标配。 多年来,尽管工作经历涵盖了轧钢设备维护、机械设备加工以及炼铁高炉设备维护,但无论是轧机旁、机床边还是高炉上,刘大庆始终保持对设备逢修必改的热情,通过修、配、改、代多种维修形式改善设备性能,竭尽全力满足生产需求,为企业创造了上千万的经济效益。 2009年12月,小型轧钢厂一小型生产线成功实施全连轧改造、2012年又实施了四切分工艺改造,机时产量大幅度提升,而冷床收集能力严重不足、设备故障高发成为制约生产稳定高效运行的难题。刘大庆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展开攻关,提出采用剖分式偏心轮在线更换的方式替代长轴套件更换的操作方法,更换时间由原来12小时的换轴套件缩减到3小时,并解决了因冷床挂钢导致的钢材S弯现象,即使在冷床故障率高的暑期,也未出现过冷床问题造成的轧线设备停机现象。 几十年来,他先后完成科技创新、岗位创新、合理化建议、先进操作法、小改小革等200 余项,获国家专利授权40 多项,累计为企业创效4000 余万元。 巧用平台催生干事新动力 2010年,刘大庆和团队被张家口市总工会命名为刘大庆创新工作室。该公司工会对创新工作室给予大力支持,配书籍、添设备,使得刘大庆和同事们开展技术钻研如虎添翼,创新创效之花广结硕果。 两年时间里,“刘大庆创新工作室”组织设计并实施的“轧机横移锁紧缸的改造”“一小型精轧减速比优化改造”等大小技改项目达50多项,为企业创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总计达3500余万元。他主要参与设计的一小型降温水冷床,解决了冷床热变形造成的顶钢挂钢故障,将一个由1958年建成的收集能力不足10万吨的摇摆式冷床,改造成一个能满足年产80多万吨以上收集能力的现代化冷床,为小型材年生产量提高70万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2011年他对小型轧钢厂热带车间精整收集区域的紧卷机技术改造,降低了设备故障时间和职工劳动强度,获得该公司2011年度技术进步三等奖;2012年“刘大庆创新工作室”的《螺纹辊铣削立筋槽的检测方法》项目在全国冶金行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中荣获三等奖。 耀眼的业绩铸就了更为广阔的平台。2013年,创新工作室被河北省总工会授牌为刘大庆维护检修创新工作室,2018年工作室被命名为国家级创新工作室。 传承共享在实践中学以致用 在企业重视人才、重用人才的大好环境下,为企业培养更多的能工巧匠、让大家一起成才成为刘大庆另外一个工作目标。 刘大庆将创新工作室作为技术基地,把自己多年总结出来提高设备检修效率两到三倍的械维修经验编写成《轧钢大型设备拆检法》印发给工作室的成员,通过“技师一堂课”、现场解剖分析、师带徒三种方式进行职工技能培训,几年来,多名徒弟成长为技术骨干,3人荣获河北省“能工巧匠”荣誉称号,2人被授予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由徒弟闫志勇发明的一小型立式轧机万向轴拆检机具,减少检修耗时2小时,王心博和白海波在公司技术比武中分别获得2010年第二名和2011年第一名的好成绩,在2010年集团技术比武中,经刘大庆指导的钳工取得了第五名和第九名的好成绩。如今,已经身为机械五工程部副部长的王心博和机械一工程部党支部书记的白海波,依然接过接力棒,在自己的岗位上担当起岗位创新的领军人物。 2018年10月,正在参与机电公司山西某企业非钢项目的刘大庆接到去北京清华培训的通知,技校毕业生能够到中国最顶尖级的高等学府深造,刘大庆深知,这全受益于集团对高技能人的高度重视,因此也更加珍惜这次清华梦之旅。12天中他与其他单位的各路高手相互切磋,拓展了视野,明晰了思路,更是理清了思绪,距离蹲下来能干、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的大师级工匠更近一步。学成归来的刘大庆完善培训机制方法,每年组织开展各种培训,受培人数达4000余人次,为培育高技能人才倾注了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