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对Z世代金融素养的影响研究
——基于河北省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霍靖雯王晓曦 一、问题的提出 金融素养是社会公众在金融知识、态度、行为、技能等方面的能力,是关系到消费者自身金融福祉乃至国家经济金融内生动力的关键要素。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消费者在金融素养的年龄分布上呈现出倒“U”形,而在这之中青年群体的金融素养更加备受关注。青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数字背景下技术改革创新和社会更迭换代的重要资源,“Z世代”是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他们一出生就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因此也被称为互联网世代。面对金融科技加速发展的环境背景,他们具备更强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高于老年和少年群体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是开展金融素质教育的主要受众以及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核心切口。因此,结合时代特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Z世代青年群体金融素养水平的影响程度和内部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为了填补调查空白,更好地掌握河北省青年群体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金融素养水平,了解数字普惠金融对于金融知识素养和金融技能素养的影响差异,本文基于1171份面向河北省青年群体的调查问卷数据,针对Z世代群体,借助独立样本t检验、因子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全方位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Z世代群体金融素养的影响,为提高河北省居民金融素养水平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匹配度提供参考依据。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1.数字普惠金融与金融素养 金融素养作为内含多重维度的综合概念,其实际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联合作用。但是特别针对Z世代群体金融素养影响因素的研究目前还处于空白状态,目前已有的研究将金融素养的影响因素大致可分为个体和社会两个方面。 2. 研究假设 通过以前的专家、学者在金融素养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Z世代群体特征以及其受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笔者提出两个假设: 假设1:金融素养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促进Z世代群体金融素养的提升。 假设2:数字普惠金融对技能型金融素养的提升程度高于对知识型金融素养的提升程度。 三、研究设计 1. 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以及重点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获得相关数据,调查对象是河北省出生于1995~2006年之间的Z世代青年群体,包括学生、公司职员、党政机关人员、事业单位人员以及青年创业者等各个行业领域的青年人。问卷采用多层次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出问卷1171份,收回有效问卷991份,问卷有效率84.6%。 2. 变量设计 本文选取Z世代群体的数字普惠金融(DI)作为自变量。选取Z世代群体的金融素养(FL)为核心因变量。本文在参考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结合Z世代群体特点,将金融素养分为知识型金融素养和技术型金融素养两大类。 除了以上变量以外,本文还研究了一系列可能对Z世代群体的金融素养有影响的因素,具体包括性别、学历、家庭子女数量、家庭收入、户口类型。 3. 模型构建 考虑到数字普惠金融覆盖程度(DF1)、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DF2)对Z世代群体金融素养的影响,模型构建如下:FLi=α+θ1DF1i+θ2DF2i+βXi+γi其中,FLi表示金融素养,DF1i表示数字普惠金融覆盖程度,DF2i表示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Xi为各种控制变量,γi为误差项。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综合实证研究的结果,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提出的两个假设,得出结论如下: 第一,从整体来看,河北省Z世代群体的金融素养水平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提高Z世代群体金融素养水平。Z世代群体作为数字普惠金融快速发展时代下成长起来的主要群体,其金融素养的提升可以充分借助金融的普惠化和数字化的发展。 第二,从内部影响机制来看,河北省数字普惠金融对目标群体金融素养的提升作用主要体现在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上,且数字普惠金融对技能型金融素养的提升程度高于对知识型金融素养的提升程度。 第三,借助内部影响机制进行具体分析,河北省Z世代群体金融素养受到性别、户口、家庭子女数量、家庭年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却与学历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学历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目标群体的金融素养知识的受教育程度,这也可以进一步为假设二中数字普惠金融对知识型金融素养的影响要弱于其对技能型金融素养影响的结论提供依据,即学历从侧面影响了Z世代群体的知识型金融素养的水平。 基于以上的实证研究,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一是将提升居民金融素养纳入政策范围,为推进金融教育进程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增强居民提升个人和家庭金融素养的意识。河北省应加快落实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政策,以社会各个阶层为抓手,审时度势,为推进金融素质教育普及性、金融知识宣传广泛性、金融实践操作应用性等具体途径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不断规范数字时代背景下的技术规范,为金融素养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是完善河北省学校金融知识教育的教育体系,充分借助和挖掘金融科技手段带来的便利性,结合时代特征为传统的金融教育体制赋能。学校应积极响应和落实将金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政策,将金融教育的受众群体逐渐年轻化,优化受教育者的年龄结构,通过对不同年龄阶段的Z世代人群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金融素质教育,使其在成长过程中对于知识的掌握可以有效地衔接起来。同时,学校教育除了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外,还应借助各个数字传播平台,以金融科技数智化为载体,进行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从而加强受教育者的技能型金融素养。 三是确保社会金融实践应用和学校金融知识教育的有效衔接和有机结合,根据本文的研究重点,数字普惠金融对金融素养的提升作用主要体现在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上,且更大程度上体现在对技能型金融素养的提升。因此,除了学校教育对于学生学习金融知识层面能力的有效培育,还需要借助社会效应从外部促进其对金融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发挥青年群体可以较好应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社会可以为金融实践的应用不断提供相应的惠民条件,不断增加在移动支付、金融外包服务等数字金融领域的便利性,有效改善使用群体的接受程度和应用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