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时机的货拉拉能否一击必胜?
□叶小安 靴子终有落地的一天。3月底港交所披露,货拉拉已正式递交招股书,申请于主板上市,上市主体名称为“拉拉科技”。在脉脉上,不少网友对此讨论,包括“货运版滴滴,上市危险”等不看好言论。 不论是地位、业绩还是司机与用户规模,货拉拉均是行业翘楚,给了资本足够的信心。不过,考量一家企业,不止是要看现有的成绩,还要看企业未来发展瓶颈、面临的风险,这都决定了这家企业未来能否一路取胜。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同城货运市场增量难寻的当下,找到蓝海市场,早已成为资本与玩家关注的头等大事。 目前,快狗打车业务版图已覆盖了内地与海外市场,同时平台的企业服务、平台服务和增值服务三大业务也是发展之重。 货拉拉这边,内地与海外市场版图也不断扩张,定位也已经从专注于“同城+即时+整车”的同城货运平台,转变为综合性互联网物流商城。 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1年及2022年,货拉拉的全球货运总GTV分别约为34.45亿美元、61.57亿美元、67.15亿美元。 但是,新业务可复制性与盈利能力待考。 首先在海外市场,货拉拉正加大布局。公司曾表示,“将加快全球扩张,其中东南亚及拉美地区仍将是重点区域,并且计划追加投资以进一步扩大渗透率及市场份额。以及有意于未来数年扩充到其他地区,如中东。” 截至目前,货拉拉已在全球11个市场超过400个城市开展业务,包括推动全球各地的货运交易数字化。 不过按照营收结构来看,货拉拉九成收入依旧来自中国境内市场。海外市场扩张与可行性,还得进一步考量。 比如,全球地域及文化差异性,导致各同城货运所需要的运力及货物类型均不相同,平台为此得花去更多的试错成本去打造出顺应当地文化的模式。 其次,为了拓展运送货品类型、拉长运输距离、扩展运输方式,货拉拉这几年来衍生出跨城货运、搬家、零担等业务。业务的丰富确实为企业创收更大利益的可行性。但为之所付出的时间与效率成本,也随之成倍增长。 2017年底,货拉拉针对中大型企业推出了企业版,不仅涵盖基础的货运服务,包括海量适配车辆、优质司机、货物装卸等,亦带来了增值服务。而为解决效率与较低企业级成本,货拉拉采用了众包模式。 利用社会闲散运力,以这种轻模式去建立灵活的、庞大的运力储备池,让货与车快速匹配,以此提高货运效率。不过问题显而易见,运力人员的未规范,对B端客户订单安全性难保障。再者,B端商户真正需要的是效率的提高、成本降低还是产品送达的安全保障?可能也是货拉拉进入该业务率先要思考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