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跟踪审计的几点思考
稿件来源:四
□河北省阜城县审计局 高景卫 跟踪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跟随审计事项实施过程而持续进行监督的一种审计方式。它是一种过程性审计,是在审计事项发生的全过程中分阶段、有重点实施审计的一种方式。 跟踪审计具有过程性突出、时效性强、预防作用突出等特点,对于重大投资项目和重点资金、重大政策落实,审计机关提前介入,由单纯的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转变,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能够充分发挥审计的预警、防御、预防功能。 一、跟踪审计目前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审计任务不断增加,审计工作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新审计理念,创新审计方法,跟踪审计方式比较普遍地得到推广和应用,主要表现在:跟踪审计的范围不断拓宽,从最初的建设项目拓展到重点资金,再拓展到对国家重大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的方法不断创新;跟踪审计的方式逐步规范,针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采取了措施,出台了一些规章制度; 跟踪审计的效果明显,审计介入的提前,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减少损失和浪费,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肯定和重视。 二、跟踪审计的领域和存在问题 目前跟踪审计主要应用在重点建设项目、重点资金、重大政策措施落实上。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主要是将建设全过程分成若干阶段,由审计人员根据建设进度,对各阶段的审计对象或重点事项进行审计。主要包括:投资立项方面;资金拨付、使用和管理方面;投资项目管理程序方面。由于国家审计机关人员少、任务重,对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一般委托社会上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审计,这些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造成审计质量不高,审计结果不确定,主要表现在:建设项目审批手续不全,未按工程进度付款,工程结算审核不细致,竣工验收流于形式等。 重点资金的跟踪审计主要是看资金的拨付、使用和管理。一般存在资金闲置、拨付的滞后。例如:在对某县2020年度新增直达资金审计时,发现省财政于2020年6月30日将资金拨付下达该县,该县财政于2020年7月29日下达预算单位,截止到2020年9月审计时,该笔资金一直在预算单位账户,余额无变化,形成闲置。 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法对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情况,主要是贯彻落实的具体部署、执行进度、实际效果等进行监督检查。揭示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总结改革发展中的创新举措和取得的成效,推动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由于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的对象涉及与政策相关的单位或部门,审计内容多,涵盖重大项目建设推进、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经济结构调整、社会民生改善、经济风险防范等多个方面,因此存在的问题也是种类不一,主要表现在:对政策理解掌握不够,审计目标不精准,定位不清,执行有偏差。 三、跟踪审计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针对上述跟踪审计实践中的问题,审计工作者面临着审计目标不明确、审计重点不突出、审计定位不清晰、审计质量不高等风险。在开展跟踪审计时,应从以下方面采取防范措施:(一)明确审计目标,跟踪审计的总体目标应该是通过审查重点项目、重点资金和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促进项目和资金规范管理,提高效益,确保政策落实到位,惠及民生。(二)抓住重点,量力而行。跟踪审计,要抓住重要环节,关键时点和重点内容。在跟踪审计的过程中,要结合各级审计机关的实际承受能力,把握好尺度和分寸,积极稳妥,量力而行。(三)坚持依法审计,坚持依法规范文明审计,严格执行《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在法定职责权限范围内开展审计工作,恪守权力边界,保持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四)提高审计质量,管控风险。由于审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的限制,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对有些问题未能做出正确评价,提出的建议不恰当,容易形成质量风险。我们应该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把审计风险降到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