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港兴产、以产兴城推动南沙高质量发展
□吴兆春 珠江口岸,伶仃洋畔,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的南沙,在贯彻落实《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中迎来新一轮的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2012年10月国务院批复《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南沙新区成为全国第六个国家级新区。2012年,南沙区的GDP仅为785.61亿元,2022年达2253亿元。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南沙方案》,南沙抓住未来五到十年大发展机遇期的重点是全力推进港产融合发展,以港兴产,以产兴城。 港口是南沙得天独厚的巨大优势。南沙港坐落于南沙区西岸龙穴岛,南向南海,东望深圳,位于珠江三角洲地理几何中心,广佛经济圈和珠三角西翼城市通向海洋的必由之路。南沙港是广州唯一的天然深水港,可接卸世界上最大型的集装箱船,同时也是国内最大的内贸港口。目前,南沙港外贸航线总数已达到151条,其中“一带一路”方向航线124条,覆盖中东、欧洲、南美、东南亚、中北美等全球主要贸易区。时至今日,南沙港已经成为重要的进出口口岸,每年约2000万标准箱从这里走向全世界,成为广州国际贸易和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一个重要平台。由此可见,南沙通过港口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大有作为。一是强化国际航运枢纽能级,依托世界级海港资源,将南沙港区建成现代化综合性国际门户枢纽港,并深化港口资源和港航交流合作,完善港口航运综合服务体系。二是建设新型国际贸易枢纽,高水平建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塑造综合保税区竞争新优势,强化新型国际贸易枢纽功能。三是依托港口大力发展跨境金融、航运金融、绿色金融、金融科技、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特色金融。四是共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深化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多领域合作,加快国际交往中心新平台建设。 以港兴产,带动南沙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发展。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尤其是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南沙方案》的重要抓手,南沙要一以贯之的做强做大现代化产业规模。南沙产业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成就,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增长较快。同时也看到工业领域对汽车产业依赖过大,新兴产业如芯片设计制造、人工智能、现代海洋产业、5G、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发展仍处于培育期,投资百亿以上的大项目仍有待引进。2022年南沙803平方公里的土地产生的GDP总量超2200亿元,排名第七位,与番禺、白云、海珠等四个区同属于2000亿~3000亿元GDP之间。不过,未来五到十年,南沙聚焦发力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能级将进一步提升,将带动整个南沙和广州的城市产业竞争力提升。 以产兴城带动南沙城市高质量发展。《南沙方案》指出要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和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携手港澳努力将南沙建设成为体现世界水准、中国气派、岭南风韵的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打造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示范区。首先要以国际视野,积极引进港澳专业人士及高水平专家团队,参与南沙城市规划编制、设计研究、工程建设管理等,高标准推进庆盛枢纽、南沙湾、南沙枢纽、明珠湾起步区等重点组团建设,合理布局“战略留白”,科学有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营造大疏大密、高效利用城市形态,在广东省率先开展未来城市试点,促进“产城人文”深度融合。其次,建设立体互联、快捷通达港澳的交通枢纽,构建以南沙为原点的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和“半小时生活圈”。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立统一的智能化城市综合交通管理和服务系统,打造港澳居民安居乐业的新家园。再次,深化人文交流,塑造更具魅力的城市文化特质。围绕港口筹备国际帆船赛、南沙湾区马拉松赛等赛事,构建文创产业生态圈。(作者系广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