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有哪些政策着力点
□ 王晨婷 7月17日,上半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出炉。据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5930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0.8%。 在去年同期低基数的影响下,二季度经济增长较快,但这一数据略低于市场预期。 下半年经济复苏动力有望进一步增强。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阶段,要在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上下更大功夫,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华泰资产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表示,下一步经济政策的变动可能发生在7月底,届时中央政治局将召开会议集中讨论上半年经济形势,并对下半年的经济政策做出新的调整和安排,预计将出台的扩张性政策可能会包括:更大力度的支持消费恢复、营造对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等。但是,市场所期盼的一揽子、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出台的可能性仍然较低。 财政政策方面,就短期而言,发力的重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地方专项债发行节奏有望加快,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尚余约1.6万亿元左右的额度;二是准财政工具如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有望继续保留并发挥作用。该工具可用于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不超过资本金50%)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资本金投入可撬动相关项目贷及社会投资,放大倍数高达5倍以上,对地方政府基建投资的促进力度非常大。因此,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成为下半年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宽松边际加力,不搞强刺激。货币方面,预计由观察期进入边际宽松期,不排除继续降准、降息,结构性政策工具继续发力可期,但今年5%的GDP增速目标完成压力不大,政策力度或以托底经济为主,强刺激的概率小。 财政方面,预计下半年政策将加力护航经济平稳恢复,加力呈现出“先提速、后加量”的特征,即优先加快落实已出台存量政策工具如专项债券、减税降费等,随后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出台增量政策,财政贴息和政策性金融或为主要抓手;同时结构上政策将更加注重增强效能和化解风险,继续聚焦“三保”和高质量发展领域发力。 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在历史同期首次突破20万亿元,达到20.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其中,出口11.46万亿元,同比增长3.7%;进口8.64万亿元,同比下降0.1%。 启铼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上半年出口增速先高后低,二季度承压回落。向前看,受基数影响,未来几个月出口增速可能面临回落压力,加之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预计出口总体波动较大。 在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欧美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我国对传统欧美市场的出口有所减缓。 但另一方面,我国坚持高质量开放,推动贸易伙伴多元化,与东盟、阿拉伯国家等“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的经贸合作不断加深。新兴市场国家一直是我国出口的重要新兴增长点。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度不断提升,会带动我国相关品类出口。 此外,汽车产业链相关产品依然有望成为下半年出口增速的主要拉动力。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白明表示,今年年初,中国外贸增速有所波动,主要原因在于国内企业交货的困难较大,而目前中国外贸已逐渐稳住,近两月出口增速的波动原因与国际市场形势相关,越南、韩国、印度的出口数据都表现不佳。未来,我国需进一步出台和落实相应的外贸支持政策,夯实外贸发展的产业基础,让更多的“新三样”不断涌现,因为外贸需要更多的增长点、兴奋点。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588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205178亿元,增长8.3%。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51亿元,同比增长3.1%。 消费的拉动持续增强,为推动经济恢复向好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2%,比去年全年贡献率明显提升。 付凌晖表示,下阶段就业形势继续改善,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有利于带动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提升,同时推动新能源汽车销售、绿色智能家电等促消费政策显效,将有利于扩大消费,促进经济恢复向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