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山东省政府官网发布《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 (2023-2025年) 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2023年至2025年山东建设世界级港口群的总体思路目标、六大提升行动以及保障措施,对未来三年山东省港口建设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部署。
走在前、开新局山东港口改革剑指深蓝
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山东省委、省政府超前谋划、高举高打,接连完成数次港口整合“大动作”,在战略规划、落子布局中,一笔一笔刻画着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的雏形。
2019年,山东完成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威海港、潍坊港、东营港、滨州港7个港口资源整合,组建山东省港口集团,通过握指成拳、一体协同,形成世界最大港口“舰队”。2021年7月,山东省政府发布《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提出建设山东半岛世界级港口群,加快推进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潍坊港、威海港、东营港、滨州港为补充的山东半岛世界级港口群建设。2022年,“打造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山东半岛世界级港口群;开拓货运航线,布局建设一批内陆港”被写入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2023年1月,全省两会再度聚焦“打造山东半岛世界级港口群”这一重磅举措。
从港口整合到如今发布《方案》,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正一步步从梦想照进现实。那么,历经4年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山东港口,将在这项“超级工程”中有什么样的担当?《方案》给出了答案。《方案》提出,未来三年,山东将构建以青岛港国际枢纽海港为中心,日照港、烟台港国家主要港口为两翼,威海港、潍坊港、东营港、滨州港地区性重要港口为支撑,与津冀苏辽港口紧密合作互动的发展格局,为引领带动山东半岛城市群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强力引擎。到2025年,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0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00万标准箱,港口能力规模、服务效率、智慧绿色发展水平全球领先。青岛港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位居前列、晋位升级,日照港、烟台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其他港口发展水平整体跃升。
再塑优势、更上层楼山东港口迎风迈向一流
成立四年来,山东港口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山东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锚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积极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大考”,蹚出了守正创新的改革之路,交上了成色十足的发展答卷。如此“出圈”的实力,无疑为建设世界级港口群增添了十足底气。
青岛董家口液体化工码头,日照岚山12号、16号泊位,烟台港西港区原油码头二期工程(一阶段30万吨级码头)等码头泊位建成投用,青岛董家口原油商储库、日照油库三期等多个原油罐区开闸运营……按照山东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山东港口加紧部署新一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众多集成项目列入《“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等国家、省重要规划。
在全国率先发布智慧绿色港顶层设计方案、“十四五”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布局十大重点研发方向,组织实施十大重点科技工程,创新“1+N”开放共享共建模式;担当全国首个交通强国“智慧港口建设试点”单位,以“自动化码头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智慧港口技术创新中心”等14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为支撑,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9项。
海向增航线、扩舱容、拓中转,航线总数达330余条;陆向开班列、建陆港、拓货源,建成内陆港35个、开通班列86条,海铁联运突破300万标箱,连续保持全国沿海港口第一。山东港口逐步构建起“航线+班列+内陆港”的国际陆海大通道,实现航运物流网与陆域物流网的有效衔接,基本形成“覆盖山东,辐射沿黄,直达中亚、欧洲以及东盟”的海铁联运物流大通道。2019~2022年,山东港口吞吐量连跨四个亿吨大台阶,突破16亿吨,较成立时增长22.8%;集装箱突破3700万标箱,较成立时增长26.2%,增幅连年超过全国沿海港口平均水平,稳居世界第一、第三位。
近年来,山东港口加速港区、园区、城区“三区互融”,担当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与山东省16市深化战略合作,实施港产城融合发展,规划发展临港产业,山东港口累计完成投资1547亿元,实现招商引资超118亿元,累计吸纳就业6000余人,全力当好城市发展的“金牌合伙人”。
作为RCEP协定中面向日韩和东盟的“桥头堡”,中亚及上合组织国家面向亚太市场的“出海口”,山东港口坚持国际化战略,与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紧密相连,与全球43个港口结成友好港,管理运营9个海外码头项目和5个海外仓,新成立东南亚、欧洲、西亚、非洲等区域公司,成为促进世界互联互通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