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县域商业发展短板
□ 蒋波 近日,商务部等九部门研究制定了 《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了对县、乡镇、村庄三级商业体系的建设任务,将建立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加快补齐县域商业发展的短板弱项。 近几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和交通物流业的迅猛发展,“新农人”不断涌现,直播成了“新农活”,数字信息成为“新农资”,手机成了“新农具”,电子商务新业态走进农村的步伐不断加快,帮助农民实现就业增收,为县域商业体系加快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也要看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在中西部地区的广大农村,产业依然是弱项,特色产业发展仍相对滞后。农村商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体系不通畅等问题依然突出。此外,农产品流通标准化、数字化水平较低,农村商业网点连锁化、品牌化、服务化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农村消费者需求。 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为群众服务的重要举措。首先,科学决策,推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扶持政策和措施。各地应立足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口密度、运输条件,根据自身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本地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比如,江苏苏州聚焦畅通农村寄递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广“交通运输+邮政快递+农村社区”农村寄递物流服务模式,为农产品出村进城提供个性化、低成本的寄递服务。 其次,集聚动能,积极培育壮大县域商业经营主体。各地应遵循产业发展特点和规律,积极引导大型商贸流通和物流配送龙头企业下沉区县和乡镇,延伸服务触角。积极培育本土重点商贸流通企业,提升本地化供给服务和农产品营销能力。 最后,搭建平台,构建完善的农村商贸网络体系。通过提升县域农资三级流通服务网络体系,优化农用物资流通网络,进一步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农用物资下乡双向流通网络,推动县域商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