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亮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科教大省、人才大省的四川,如何立足自身优势,加快推动区域协同创新,进一步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创新活力?
国家超算成都中心位于成都兴隆湖畔。在这里,每秒运行速度达10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正在昼夜不停地展开着计算工作。它在满足本省需求的同时,也为重庆的创新企业和科研院所提供算力支持。
设立在重庆的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借助成都超算中心计算资源和技术服务能力,将验证汽车外形时间从之前2~3个月,缩减到现在两、三天。
从国家超算成都中心到绵阳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目前,成渝两地已实现总价值约124亿元的12728台(套)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科技创新和检验检测服务。
与此同时,拥有丰富科教资源的四川还充分发挥大院大所多、科技人才汇聚的优势,联合重庆设立科技智库联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等,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共享人才专家资源。
优势互补、协同共享为川渝两地科技创新注入强劲动能。目前,川渝已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西部(重庆)科学城共聚集建设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15个,引进校院地协同创新项目、科创类项目109个。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离不开两地间的产业协同配套。川渝高竹新区是两地首个跨省共建的省级新区,从昔日的“区域边缘”到现在的“改革前沿”,川渝高竹新区是如何做到的?
川渝高竹新区位于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高滩镇与重庆市渝北区茨竹镇交界处,是川渝两省市共同批准设立的跨省域共建新区,规划面积266平方公里。
产业要发展,硬件配套必须跟上。为了解决当时新区交通“近而不快”以及用水难等问题,川渝两地打破行政区划,多部门联动破除行政壁垒。2023年7月,连接川渝高竹新区和重庆中心城区的G65高速高竹互通正式通车,半小时就能到重庆,“跨省公交”开到了园区门口。
为了帮助企业稳步发展,川渝高竹新区还加快政策联通。一方面,建成跨省域运行的供电服务中心和税费征管服务中心,实现水、电、气等生产要素“同城同价”。一方面,成立了行政、社保、质检、金融等联合办事机构,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截至目前,新区已累计入驻企业19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6家,90%的产品配套重庆。
如今,行走在新区重庆路上,几家汽摩配套企业已完成基建,开始安装调试设备;广安路上,西部模具城正在抓紧建设;川渝大道上,科技创新基地产业孵化区主体工程大部分已完成,将迎来10多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入驻。跑出发展“加速度”的川渝高竹新区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