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大事记
稿件来源:马敬泽贾奥胜
□ 本报全媒体记者 马敬泽贾奥胜 制造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重点领域创新取得新突破,产业结构优化迈出新步伐。据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1.3%和11.8%,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中的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9%,有力支撑起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本报特将今年制造业的重要事件汇总整理,以飨读者。 一月份 1月2日,随着一声汽笛鸣响,经广州海关所属广州车站海关监管,一列满载交换机、路由器、微波炉等“广货”的X8426次班列从广州国际港站驶出。这是广州国际港2023年发运的首列中欧班列,也是广州海关2023年监管发运的第1趟班列。 1月11日,泰国国家铁路局举行中国中车大连公司为泰国“量身定制”的电池动力机车的测试,标志着该机车正式发布,将于近期投入使用。当天在泰国曼谷挽赐中央车站举行的测试仪式上,泰国交通部长萨撒扬表示,为实现减排目标,泰中两国在铁路方面开展了多项合作,此次测试的成功标志着电池动力机车项目取得显著进展。 1月13日,世界经济论坛公布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联想合肥工厂(联宝科技)入选。至此,全球“灯塔工厂”数量已达132家,其中中国本土的“灯塔工厂”有50家,于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灯塔工厂”被称为“世界最先进的工厂”,由世界经济论坛和麦肯锡咨询公司共同遴选,旨在选出具有榜样意义的“全球工业4.0”示范者,代表着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的最高水平。 1月22日,正值中国农历大年初一,“中国造”土耳其最快地铁正式“开跑”。这是连接伊斯坦布尔机场与市中心的新地铁线路,标志着中国首个出口海外的120公里每小时速度等级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列车项目投入运营。 二月份 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建设质量强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 2月21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与海尔智家在青岛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在国际协同发展、国内协同创新、重点领域协同攻坚、优势领域协同推广四个方面展开合作。在签约仪式上,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同时授予海尔智家多项产品特性认证证书,覆盖冰箱、冷柜、洗衣机、空调、楼宇、热水器、智家大脑屏以及智能晾衣机等品类,是目前行业覆盖品类最全的,这不仅进一步夯实了海尔智家在质量领域的引领地位,同时有利于突破企业出口贸易质量壁垒,加速其迈向全球的步伐。 三月份 3月1日,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表示,工信部将坚守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巩固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通过锻长板、补短板、强基础,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二是巩固延伸优势产业;三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四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3月19日,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海油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工程项目获得“中国工业大奖”。“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每年为粤港琼等地稳定供气超30亿立方米,能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四分之一的民生用气需求。该项目的勘探、开发、建造、投产,标志着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进入“超深水时代”,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月份 4月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国实施的一系列退税减税降费举措,有力支持了制造业发展。在一系列退税减税降费举措中,下调制造业等领域的增值税税率、率先提高制造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加大制造业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等减负措施,有效支持了制造业缓解经营压力、增强创新动力、激活发展潜力。 4月18日,品牌评级权威机构Chnbrand发布2023年(第十三届)中国品牌力指数SM(C-BPI)品牌排名和分析报告。该指数自2011年首次推出后,连续数年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品牌政策专项资金的扶持。2023年C-BPI共覆盖169个品类,在第一品牌中,国际品牌占比29.0%,中国品牌占比71.0%。 4月23日,国际公认的全球工业设计顶级奖项——2023德国iF设计奖正式揭晓。科迈捷VFM55MV微型涡街流量计与来自全球56个国家/地区的近11000件优秀参赛作品同台竞争,最终凭借前沿的设计理念和独创性脱颖而出,一举斩获“2023年iF设计奖(iF Design Award 2023)”。据了解,这也是我国工业流量计产品首次获得该项国际设计大奖,标志着国产流量计在产品功能性与艺术性在创造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五月份 5月16日,780台苏州金龙海格高端客车出口沙特阿拉伯(以下简称沙特)交车仪式在苏州工业园区举行。据悉,该批金额超4亿元、总计780辆的订单,也是2023年截至目前中国客车出口沙特的最大单,充分展示了中国高端客车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品牌力。 5月1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夯实,工业增加值超过1.3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以上,工业投资年均增长5%,制造业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功能地位显著增强。实现高端制造引领功能大幅提升、自主创新策源水平显著增强、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成效明显、企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整体提升。 5月26日,中国船舶大连造船自主设计的全球第一艘M350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船正式交付。该船型是世界首个应用最新规范设计的超大型海工项目,可适用于全球多个海域的油气开发作业。浮式生产储卸油船是开采深海油气资源的高端大型海洋工程装备,可实现海上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开采、加工、储存、外运,被称为“海上石油加工厂”。 六月份 6月8日,国内外五百余家企业集聚2023浙江义乌国际智能装备博览会,展示国内外智能装备领域最前沿的技术和产品应用。本届装博会由浙江省经信厅、商务厅、科技厅和义乌市政府主办,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承办,展出规模超4万平方米,参展企业包括瑞士拉豪集团、德国思爱普、日本爱普生、航天科工、海尔等,设置数控机床及金属加工,塑料包装,智能仓储物流,针织、缝制设备及技术,数码直喷及个性化定制5个专业展区。 6月25日,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和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共同发布《2022年上海市专精特新“小巨人”市场竞争力指数》。2022年上海市专精特新“小巨人”市场竞争力指数从市场竞争力角度,建立由综合实力、科技创新等6个一级指标和38个二级指标构成的评估体系,形成一个综合的评价指数,包含总榜TOP100和多个专项分类榜单。在榜企业中,企业数量最多的前三个行业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 七月份 7月10日,由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指导,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共同举办的智能制造创新发展论坛(武汉)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论坛以“智造生态·筑网强基”为主题,旨在贯彻落实《“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宣传发展经验和成效,加快智能制造应用推广,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7月18日,国家发改委政研室主任金贤东在国家发改委7月份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在此前明确的25个重点领域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节能降碳改造升级范围,增加规模体量大、能耗强度高、改造提升空间大的11个新领域。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持续优化节能降碳政策体系,持续抓好工作细化落实,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 7月25日,我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智能工厂”——中国海油海洋工程天津智能化制造基地二期工程在天津滨海新区正式开工,标志着我国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数字化转型再上新台阶。智能化制造基地二期工程新增建筑面积约1.88万平方米,将建设一条年加工能力2.2万吨的结构管线智能生产线,实现生产和质检的自动化、智能化,进一步提升基地的总装能力和船舶靠泊补给保障能力,助力基地生产能力实现翻番。 八月份 8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在2023-2024年实现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5%左右,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突破24万亿元。2024年,实现我国手机市场5G手机出货量占比超过85%,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市场份额超过25%,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集群建设不断推进,形成上下游贯通发展、协同互促的良好局面。 8月17日,经过17个月的建造,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形“海上油气加工厂”——“海洋石油122”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在青岛完成船体建造。“海洋石油122”采用新型的圆筒形结构设计,最大直径约90米,最大储油量达6万吨,相对传统的船型结构,具有整体稳定性好、抵御恶劣海况能力强等特点,标志着我国深水超大型海洋油气装备研发制造能力实现突破。 8月29日,为全面准确把握产业技术现状,有效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应用实施意见》。《意见》明确到2025年,形成一套科学适用、标准规范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构建方法,基本建立涵盖制造业各门类重点产业典型产品的技术体系,分类分级建立短板技术攻关库、长板技术储备库及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库。 九月份 9月20~24日,主题为“智造世界·创造美好”的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合肥成功举办。大会共有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港澳台等11个国家和地区企业参展,参展企业数量、展览面积都创历届之最。大会集中展示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共促成合作签约项目587个,投资总额3425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534个、总投资额3060亿元。 9月27日,《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能力评估规范》团体标准在京发布。该团体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等机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三十余家制造业企业联合起草,以我国制造业企业管理现状为出发点,将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能力从低到高分为了经验级、检验级、保证级、预防级、卓越级五个等级。 9月30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公布,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重回50%以上的扩张区间,经济恢复发展向好态势明显。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2%,较8月上升0.5个百分点,4月份以来首次回升到扩张区间。 十月份 10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印发《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提出到2025 年,国产民用飞机节能、减排、降噪性能进一步提高,航空绿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绿色航空产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安全有效的保障体系基本建成。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国产民用飞机实现示范应用,电动通航飞机投入商业应用,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实现试点运行,氢能源飞机关键技术完成可行性验证,绿色航空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10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意见》指出,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各有关部门要发挥制造业门类齐全、应用场景丰富、市场规模庞大以及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推动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到2025年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为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提供支撑。 十一月份 11月20日,在自然资源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何广顺表示,2023年以来,以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海洋制造业发展态势良好,有力支撑海洋产业发展和交通强国建设。一是海洋船舶工业延续向好态势,前三季度造船三大指标实现全面增长,转型升级成效明显,行业收入利润持续回升;二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生产经营总体平稳;三是政策支持效果进一步显现。 11月25日,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下属的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3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榜单通过创新能力、融合发展、经济带动、品牌质量和绿色集约5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对国内各市(不含直辖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前十名分别为深圳、苏州、广州、宁波、杭州、长沙、青岛、南京、成都和武汉。 十二月份 12月6日,2023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在南京开幕。本届大会以“智改数转网联、数实融合创新”为主题,突出体现了智能制造未来发展的方向。大会拥有6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吸引了来自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的390多家展商参展,其中世界500强和行业代表企业超过40家。 12月14日,世界经济论坛公布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本次共新增21座“灯塔工厂”和4座“可持续灯塔”工厂,其中有11家位于中国,包含了光伏、汽车、新能源等高科技企业。“灯塔工厂”被称为“世界最先进的工厂”,代表工业领域顶级的智能制造能力。目前,全球153座“灯塔工厂”中,中国有62座,是全世界“灯塔工厂”最多的国家。 12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印发《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质的有效提升取得积极进展,质量管理能力持续提高,质量管理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中高端产品的比例快速增大。新增贯彻实施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企业5万家,新增质量管理能力达到检验级企业5000家、保证级企业500家、预防级企业50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