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 企业出海东南亚要融合政策动力与市场动力
稿件来源:孟庆伟
“中国企业要出海东南亚,首先要将中国对东南亚的政策有全面、综合、协同、动态、精细、专业地了解。”日前,在“大变局下的应对与发展——2023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上,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翟崑表示,中国企业如果要提升竞争力,提升出海东南亚的竞争力,一定要融合政策动力与市场动力。 翟崑认为,中国对东南亚政策大概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政策特别有连贯性。他表示,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到1991年冷战结束以后中国和东南亚正式建立对话关系开始算,30多年来,中国和东南亚的经济关系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是1991年到1997年,这是中国和东南亚比较简单的双边经贸和投资阶段;第二个是1997年到2001年,这是中国和东南亚经贸关系开启制度化的合作阶段;第三个是2001年到2010年,这是自贸区更加广泛地在东亚地区范围内推进的阶段;第四个是2010年或者2013年之后以“互联互通”为核心的中国-东南亚合作阶段。还有一个最新的阶段,就是在经历新冠疫情重大冲击之后,中国和东南亚正在经历一个新的经济合作发展战略磨合创生的阶段。 二是中国对东南亚政策的覆盖面、层次特别丰富。总体上,它形成了以东盟为基准、上下浮动的局面。所谓以东盟为基准,就是把东南亚10个国家当作一个整体,也就是东盟。中国对东盟有各种各样的政策,每年举行的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中国总理会参加。另外,在广西南宁每年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也是一个各种政策集中出台的平台。 而再往上浮动,我们还可以把中国-东盟的合作放在东亚合作、亚太合作、全球化的进程当中,这也有各种各样的政策;往下浮动,比如在东盟内部还有澜湄合作(澜沧江-湄公河合作),这是次区域合作;我们还有中国-东盟东部增长区合作。“所以,对东南亚来讲,无论是海上还是陆上,我国都有比较成型的政策体系。 三是政策的专业性。翟崑说,通过比较会发现,中国对各地区的政策,尤其是经济政策,领域最广、颗粒度最细、更新最快的就是在东南亚。他举例称,比如围绕数字经济,中国和东盟就率先在三年前建立了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在这个框架之下,再去制定一些具体的规则。 (孟庆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