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综合改革,不是做“盆景”而是种“苗圃”
□秦川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正式发布。甫一公布,便激荡人心,引发热议,因为人们从中“闻”到了改革的气息,感受到了开放的热风。 其实,该方案从成型到公布,皆为水到渠成。早在两年多前,也就是2021年7月15日,新华社就受权发布了当年4月23日成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 一定程度上说,中央支持浦东新区综改,不仅是着眼于上海发展,更是着眼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乃至着眼于更好服务全国大局。原因很简单,浦东是上海的,也是全国的,浦东的综改事关国家战略。 如今,《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已发布,可视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的具体落地。 实施方案“干货”多,令人“惊艳”。比如方案提出,探索有序放宽电信服务、医疗健康等服务消费市场外资准入限制;鼓励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参与国内标准制定;创新国际组织管理机制,支持国际组织总部设在浦东新区;允许应邀来浦东新区开展重要科研、交流、商贸等活动的外籍人士申请长期多次入出境有效签证…… 整体看,浦东的综改不是零敲碎打,而是系统推进,涵盖多个层面,真正体现了综合改革。这也说明中央是全力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 如果说浦东开发开放掀开了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崭新篇章,那么这一方案或可说明我国改革开放正向高水平迈进。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时就强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我们主动作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战略举措”。 从2020年10月印发《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到此次发布《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传递的信号再明确不过,我们要全面深化改革,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具体到开放。这种开放是着眼于制度型开放,即围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对外交流合作的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积极主动把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浦东新区的综改方案就生动体现了这一点。 习近平总书记谈到自贸区建设时曾说过,要把自贸区建成制度创新的高地,而不是政策优惠的洼地,要种“苗圃”而不是做“盆景”。 同样的逻辑是,浦东综改也不是做“盆景”,而是种“苗圃”。假以时日,浦东新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将更好发挥龙头辐射作用,并由此全面开花,中国式现代化将取得更显著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