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经济与供应链融合发展已成不可阻挡的趋势。供应链平台的建设对提高企业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有很强的促进作用。近日发布的《北京经济蓝皮书:北京平台经济发展报告(2023)》指出,北京市应在已有基础上在资金投入、人才培育、国际供应链生态、绿色化发展等方面多措并行,推动供应链平台发展。
北京是我国首批10个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国家首批94家示范企业中北京市以16家位列数量第一。2022年,中国供应链创新排名前100的企业中,有21家属于北京,其中11家企业的创新点在于各类智能化、平台化供应链,如金融科技服务平台、供应链服务平台、电子采购平台、供应链协同平台、物流运营平台、供应链计划平台等。另外,这100强中有35家使用的是供应链平台,北京市占10家,说明北京市的智能化、信息化物流供应链平台发展取得了不小进步。
与此同时,北京市的数据供应链平台规模变大,应用场景实现多元化。北京积极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北京样板”和全球数字经济“北京标杆”,建设了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超过54%,服务业的数字化速度也相当快。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市数字经济产值为16251.9亿元,占北京市GDP的40.4%;其互联网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2.2万亿元,占全国的25.7%,在全国排名首位。北京市的数字技术创新硕果累累,包括发布首个万亿级的智能模型“悟道”、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首个自主可控区块链平台“长安链”等。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居全国首位,国家网络安全区已经入驻了200家企业。
北京市的供应链平台发展有其优势,但也存在问题,蓝皮书提出了对策建议。
供应链平台的建设运营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当前,虽然北京市颁布了很多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等政策,但宣传工作不到位,应加强对政策的宣传和推广,使其真正被供应链参与主体了解和应用。另一方面,与供应链平台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应在实践中做出相应调整。
构建国际供应链生态系统。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局势复杂,全球供应链受到不小冲击。北京市可借供应链创新试点、示范企业,加强与全球供应链的链接,推动关键产业如电子材料、新能源等融入全球供应链。充分利用北京供应链平台的发展优势,加强与相关产业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建设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供应链生态。
绿色可持续发展是供应链平台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双碳”背景下,北京市应以全供应链绿色发展为导向,建设低能耗、低污染的供应链体系。要积极落实国家绿色供应链相关政策,配套制定北京市的绿色供应链发展政策,建立更加规范化的发展标准。要开展绿色供应链平台试点、示范工作。要对绿色供应链平台企业进行资金支持或采取优惠措施,比如优先采购权等。(樊江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