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钢铁物流 - 综合物流 - 物流云计算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订阅注册] [找回密码]  
“北溪”事件启示如何构建能源安全链
稿件来源:常河山
  □ 本报记者 常河山
  4月26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安理会审议“北溪”管道问题时发言,呼吁尽早启动联合国牵头的国际调查。
  2022年9月26日,连接俄罗斯与德国的两条天然气管道北溪-1和北溪-2所在水域发生严重泄漏。泄漏水域探测到两次强烈爆炸。
谁炸了“北溪”?
  在俄乌冲突爆发以前,即2021年,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总量为1550亿立方米。
  欧盟委员会曾在2023年10月下旬发布报告,预计欧盟在2023年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总量将降至400亿到450亿立方米。“北溪”管道遭破坏事件发生后,丹麦、瑞典和德国分别启动调查,但拒绝俄罗斯参与。
  2024年2月,瑞典、丹麦相继宣布结束调查,但对调查结论讳莫如深。不过,瑞典和丹麦的调查均指向人为破坏。“北溪”管道爆炸是破坏跨国能源基础设施的严重事件。耿爽认为,“北溪”管道爆炸至今已经超过18个月了,但围绕此事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令人深感遗憾。
  耿爽呼吁国际社会包括安理会避免双重标准,呼吁有关国家同俄罗斯积极沟通合作,共同展开调查。中方再次呼吁尽早启动联合国牵头的国际调查,还事情以真相,给世人以交代。
谁是最大受益者?
  炸毁“北溪”管道,对谁有益?在“北溪”事件中,美国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一直是外界始终关注的核心。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对现代物流报记者表示,“北溪”管道被炸,要看谁有动机和能力。长期以来,美国为一己之私和发展霸权,是有打击俄罗斯经济和让欧洲经济更依赖于美国的动机的,至于炸海底管道,别的国家不好说,美国是有这个能力的。
  阿根廷祖国研究所主席、参议员帕里利认为,美国通过破坏“北溪”管道,把天然气海运至欧洲,售价比俄罗斯的高出四倍,以此牟取暴利,使美国天然气产业受益。但是,“北溪”管道炸毁后,受损害的是欧洲和俄罗斯的利益。因此,在“北溪”被炸事件中,美国是最大受益者。
  经济学家余丰慧对记者表示,美国长期以来一直反对“北溪”项目,认为其增强了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削弱了欧洲能源多元化和安全。美国政府曾多次公开批评该项目,并通过外交途径向盟友施加压力,主张减少对俄罗斯能源进口的依赖。
  “北溪”管道的中断有利于美国扩大其液化天然气(LNG)出口,填补欧洲市场空缺。美国视俄罗斯为能源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北溪”管道被破坏后,美国得以进一步推销其LNG,加强与欧洲的能源贸易关系,从而巩固其在欧洲能源供应体系中的地位。
  美国出于战略考量,可能通过其情报机构或其他手段策划或协助执行了对“北溪”管道的破坏行动,旨在切断德俄经济联系,迫使欧洲更加依赖美国能源,并加强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效果。
  余丰慧表示,美国在“北溪”管道事件中,不仅是一个政策倡导者和经济竞争者,还可能是一个实际的行动参与者,其行为旨在削弱俄罗斯在欧洲能源市场的影响,强化自身能源出口地位,并通过破坏关键能源基础设施来实现地缘政治目标。 (下转10版)
  (上接9版)
  法国爱国者党主席弗洛里安·菲利波说,美国多年来一直反对“北溪”天然气管道。2022年2月初,美国总统拜登曾公开表示,美国有能力让“北溪”天然气管道不存在,“北溪”管道被炸符合美国人的利益。
对华能源通道警示
  梅新育表示,“北溪”事件的发生,提醒人们要对管道运输的弱点有充分的认识。若是管道陆路运输,途经国家的治理水平以及与途经国家的关系,都直接关系着管道运输的安全。毕竟,在陆地上的破坏行为或恐怖袭击炸断,有更多的便利。而且,一旦一处破坏,管道全线停运。
  走海底的能源管道运输,可以避免上述风险,但海底走管道,也是有条件的,比如像波罗的海深度比较浅、风浪比较小。但后来又发生的“北溪”事件,提示人们未来的能源运输,要走海上运输和管道运输并举的方式,才能让能源供给有多维度保障。
  梅新育表示,由于红海运输目前的情况,也提醒人们未来的能源海运,要考虑如何避免无人机等安全威胁,想方设法提供安全保障。即使走陆路管道运输,也要力争避开那些不稳定的地区,力争两国管道直通运输。
  经济学家余丰慧认为,“北溪”管道被破坏凸显了跨国能源物流通道,特别是海底管道这类关键基础设施面临的物理安全威胁。这警示中国在规划和维护国际能源运输线路时,必须充分考虑潜在的安全风险,加强安保措施,防范类似恶意攻击。
  美国在“北溪”事件中的可能角色,显示了大国在能源领域博弈时可能采取极端手段,即使是对盟友的基础设施也不惜破坏。这警示中国在构建能源供应链时,要充分评估相关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对能源通道稳定性的影响,特别是在涉及敏感地区和重要战略资源的情况下。“北溪”管道的中断加剧了欧洲能源危机,凸显了过度依赖单一供应源的风险。对中国而言,这强调了继续推进能源进口来源多样化、提升国内能源生产和储备能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等多元化的能源战略的重要性。“北溪”事件至今未能得到彻底调查和责任追究,显示出在国际法框架下,保护跨国基础设施安全的困难。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建立更为有效的机制来保障跨国能源设施的安全与稳定运营。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综合物流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北溪”事件启示如何构建能源安全链
  本文所版面
【第 9 版:大宗商品流通】
现代物流报社 http://www.xd56b.com/ 版权所有123
技术支持:喜阅网(www.xpl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