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红岩重卡如何做到“大块头”有“大智慧”
□ 佘振芳 2024年1~7月,国内新能源重型卡车(以下简称:重卡)实现“七连涨”,累计销售34327辆,同比增长147%。其中,就有上汽红岩的身影。 重庆两江新区,上汽红岩的智慧工厂里,一辆辆大红色重卡排成长队,“整装待发”。这些卡车里近10%是纯电动重卡,这一比例,将不少同行抛在身后。 在智能化方面,上汽红岩更是遥遥领先——其推出的智能重卡,可通过“场景智适应”,随时提醒司机操作细节,以达到最佳节能效果;可实现全无人驾驶,是全国第一辆驶入社会化道路的“真无人”智能重卡,拿到了全球首张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证;理论上还可根据用户需求,将平台、发动机、驾驶室等进行上万种搭配,堪称现实版“变形金刚”。 深耕重卡市场半个多世纪,上汽红岩是如何抓住风口,实现多项“全国首个”“业内首创”,让重卡变得更绿色、更“聪明”的? 居安思危,从新中国第一辆重型军用越野到电动重卡 1965年,在周恩来总理关心下,四川汽车制造厂(上汽红岩前身)造出了新中国第一辆重型军用越野车。 2017年10月,上汽红岩批准立项电动重卡项目,投入研发经费近2000万元。1个月后,业内风向标特斯拉推出了电动半挂卡车。 切入新赛道,应用场景的选择十分重要,上汽红岩首先瞄准的是入场物流——将零部件从仓库运到生产车间。入场物流通常情况下距离不会太远,载重量也不大,使用电动车最合适。 在上汽集团赋能下,2019年,上汽红岩成功推出入场物流电动城市配送车;2020年8月,电动重卡正式上市;2021年投放市场16种不同场景,正式运营超过4000辆。 用纯电重卡跑运输,“里程焦虑”是最大问题。目前,上汽红岩已着手研发电池容量在600kWh(千瓦时)以上的新能源重卡,以提升续航里程。 发布全国首款互联网梦想卡车,“数据蓝海”开始成形 2015年,上汽红岩生产的重卡率先“触网”,在全国第一个发布“杰时达”车联网系统。 这一车联网系统,包括GPS定位、车辆调配、车载娱乐、远程诊断等模块,在助力城市管理方面的作用特别突出。 通过车联网系统,管理单位和部门在办公室里就能清楚掌握运渣车的运行轨迹,一旦发现其偏离预定路线,可第一时间进行“干预”。 针对市场需求,依托上汽集团的技术赋能,2017年上汽红岩又发布了国内首款互联网梦想卡车。 这款车涵盖语音助手“小红”与智能终端的语音交互、与他人的即时聊天、定制化的卡车导航、全方位的安全预警与分析、远程故障的诊断与处理等七大核心功能,大幅提升了驾乘安全性和操控性,通过线上的个人App端、移动的中控车机端以及线下的全生态平台,进行实时内容互动和资源的共享互通,从而真正形成“智慧商业大物流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5年车联网系统发布后,上汽红岩开始拥有大量实践数据。 装上“聪明大脑”一批批智能重卡驶向全国 “触网”之后获得的海量数据,为智能化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撑。 尝到甜头后,上汽红岩决心进一步推动智能化与电动化的深度融合。上汽红岩原有技术团队400多人,但技术积累侧重传统燃油重卡。为此,他们向集团求援。2019年,上汽集团陆续派出80多名技术人员来到红岩,刘斌就是其中之一。 刘斌在上汽集团商用车技术中心工作多年,原本抱着“开荒”的想法,没想到来到红岩后,立马发现了“宝藏”——在车联网系统发布多年后所拥有的大数据。 对海量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归纳后,刘斌团队发现,许多场景有共同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在产品配置时能提供更加精准的方案,从而让重卡更“聪明”。 2020年,他们为某港口量身定制了150kW(千瓦)电机的纯电牵引车,能耗降低10%,购车成本降低5%,赢得客户交口称赞。 2021年下半年,上汽红岩提出“场景智适应”的思路并定了个“小目标”:所有场景能耗降10%。 按照这一思路,他们为卡车装上“聪明大脑”:根据车辆速度、路途里程、道路坡度以及载重量等,计算出最佳驾驶状态,将电耗降到最低。方案并非固定不变,而是根据司机路线变动、场景变换作动态调整,同时还要实现定期远程升级。 要让卡车更“聪明”,无人驾驶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上汽红岩“野心”不小,一开始就瞄准了L4级智能重卡。 为啥一来就挑战高度无人驾驶这一“天花板”?原因很简单,同一集团的“兄弟”公司友道智途,其产品线已实现了L2+、L2++到L4全覆盖。自己研发既烧钱也无必要,上汽红岩完全可以“借船出海”。 2019年,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洋山深水港智能重卡示范运营项目正式发布。上汽红岩和友道智途一起接下了“造车”这个任务。经过两年努力,双方联手打通了从电控底盘、发动机到智能驾驶系统的完整控制闭环。 2022年7月,上汽红岩L4级智能重卡开启减员化测试运营,正式成为全国第一辆驶入社会道路的“真无人”智能重卡。 订单纷至沓来,曹妃甸、鄂尔多斯智慧矿山、京唐港、无锡物流园……一批批智能重卡从重庆驶往全国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