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钢铁物流 - 综合物流 - 物流云计算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订阅注册] [找回密码]  
强化冷链服务体系 守牢食品安全底线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委秘书长秦玉鸣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意识和观念发生转变,愈发关注食品质量安全,更加追求新鲜度高、口感和品质好的农产品。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整个过程涉及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均需要冷链运输的支撑和保障,任何一个节点出错都会导致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大于天,冷链运输作为食品安全的护航者,各节点环环相扣,农产品从生产地开始,与时间的赛跑才刚刚开始,运输中如何保障农产品的品质,如何保障运输的时效,更是关键之中的关键。作为保障民生食安的重要措施,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和食品流通浪费,提供高品质产品供给,守护好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篮子”“饭桌子”,是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保障食品安全永远在路上。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
  机遇与挑战并存
  市场规模保持增长
  近年来,在人们日益增长的新消费需求和社会经济下不断涌现的新业态如跨境电商、生鲜电商、社区团购、直播电商、中央厨房、预制菜等多因素的推动下,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也随之稳步扩张。2023年,我国冷链需求总量约3.5亿吨,同比增长6.1%,增速虽比2022年下降4%,但仍维持稳定增长区间,体现出老百姓消费的持续上升和对冷链物流依赖度的不断提高。冷链物流总收入约5170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比2022年下降2%。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冷链从业者数量进一步增多,另一方面是由于不少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开始承接三方冷链物流业务竞争加剧。
  政策不断出台
  国家及地方政府多部门相继出台政策。高频的政策出台一方面显示冷链物流在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中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也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冷链物流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农产品的销售半径,如果冷链网络不发达,或者没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农产品就没有办法往外销。冷链物流的高质量发展,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支撑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和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保障。
  消费升级对冷链物流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农产品食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健康,对农产品的品质更加关注,消费端转向“安全消费、品质消费、即时消费”,对农产品消费呈现品质化、绿色化、多样化、便捷化、多元化消费趋势。新消费趋势下对农产品流通过程冷链仓储、物流配送、质量追溯等提出了更高、更多要求,引导农产品交易下的冷链物流体系将迎来新的变革和重塑。优质的冷链物流有助于构建农产品更高的竞争壁垒,意味着更高的性价比、更短的配送时间以及更好品质的产品。
二、冷链路上的农产品
  质量安全隐患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等各个环节,在整个运输过程中始终处于符合要求的低温环境中,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这是一个庞大的、较为复杂的系统。冷链物流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降低流通损耗、提高产品价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市场的检验和认可,整个农产品冷链过程中食品安全风险无处不在。农产品冷链流通环节环环相扣,每个环节必须经过严格的控制,才能切实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对于农产品流通运输整个链条来说,必须要加强识别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点,把握问题的根源,才能进一步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措施,进一步提升冷链食品品质和安全等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流通环节多、冷链节点配置不合理导致农产品损耗高
  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中,产地直销和农超对接模式占比较低,因农产品地域性和季节性分散,产区分散、产品种类多样,多数产品还存在易腐烂、保质期短等特性,诸多原因导致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从枝头到舌头整个流通过程中,普遍存在链条长、环节多、冷链节点资源配置不合理,耗时长等问题,制约农产品高效流通,导致农产品损耗率高,严重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以生鲜农产品为例,由于缺乏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生鲜农产品流通损耗率高达20%~30%,是发达国家的5~8倍,其中果蔬行业的损耗率高达30%。
  农产品流通冷链基础设施薄弱
  农产品流通中,主要涉及冷链仓储与冷链运输两个物流因素,冷链运输是农产品流通网络的链条,而冷链仓储是链条网络的节点。现有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并不完善,同时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原有设备技术落后,在食品贮藏运输环节难以保持低温,无法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控制,低温贮藏环境稳定性不足,产生“冷链不冷”,容易造成食品腐烂和较大经济损失,严重威胁食品质量安全。据中物联冷链委统计测算,果蔬类、肉类及水产品低温处理率分别为23%、70%和82%,而发达国家则基本能够实现产地低温处理。主要原因是农产品“最先一公里”产地冷链资源分散,在农村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缺口较大,基础设施薄弱,产地预冷尚未有效覆盖,农产品产地预冷技术较为落后,如果农产品产地的“最先一公里”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无法保障,那么“最后一公里”食品安全也就无从谈起。
  全链条数字化应用不足
  保障农产品冷链食品质量安全,高效流通是必然要求,大数据背景下冷链物流数字化水平是制约农产品高效流通的关键,农产品冷链需要更好、更快适应新消费需求和新发展趋势,迫切需要农产品流通体系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以此实现运输效率提高,降低损耗。在实际流通中,部分企业对相关技术的投入和应用不足,未能充分认识到数智化在冷链物流中的重要性,仍然采用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缺乏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尤其是部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缺乏配套的信息化设施和网络覆盖,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产品冷链物流数字化水平。
  上下游资源缺乏统一整合
  农产品质量安全取决于农产品冷链流通效率,而流通效率的关键则在于流通环节各个节点的衔接紧密性程度,各个节点环环相扣相互构成了农产品供应链网络,其是一个兼具复杂性、协同性、强连接性的庞大系统工程。随着时代发展与技术日益进步,全链分工越来越细,对上下游资源整合力度要求更高。目前,整个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上下游资源整合力度不足,缺乏全面统一的发展规划,全链资源信息共享程度低,各类主体相互间存在信息孤岛,整体上下游联动不足,尚未形成完整、独立、高效的农产品冷链体系,导致农产品供应链韧性不足,农产品冷链“断链”问题现象频发,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制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全链条缺乏统一有效监管
  1.农产品流通特殊性复杂性,致使监管难度增大
  一是农产品具有特殊性,农产品品类多、地域广,多数农产品易腐蚀,保鲜期短,各类产品贮藏要求不一;二是“农产品+冷链”流通环节多、链条长,涉及市场主体众多,应用场景丰富,问题多样化;三是冷链物流行业具有特殊性,正处于发展阶段,企业规模小、竞争较分散,服务品质良莠不齐。以上诸多特殊性,导致市场监管范围大、难度高。
  2.全链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行业发展引导不足
  整个链条层面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不够完善,相关法规标准执行不到位,有效监管缺失,行业规范程度不高,劣币驱良币。
  法律法规层面,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对从事冷藏冷冻食品经营和流通的企业主体有较少规定,但具体到冷链物流作业环节指导性不强。标准方面,虽然有GB/T28577《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GB/T36088《冷链 物 流 信 息 管 理 要 求》、GB/T28843—2024《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管理要求》等推荐性国家标准,但因不具备强制性,企业执行者寥寥。 (下转6版)
(上接5版)
  标准方面,我国首个食品冷链物流强制性国家标准GB31605—20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冷链物流卫生规范》已于2021年3月11日正式实施,但由于其缺乏明确的标准实施监督管理部门,没有发挥应有效力。这与《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中要求的强标必须有明确的标准实施监督管理部门,以及强标的技术要求必须全部强制是不符的。此外,以“绿色通道”政策为例,各地对其标准认识及执行不统一。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在流通过程中易腐易烂,减少运输在途时间尤为关键。当前,“绿通”查验站点多、标准不一、过程繁琐,卸货拍照查验频繁,不仅降低了鲜活农产品的新鲜度,而且增加了农产品损耗、人工滞留等不必要成本。
  3.监管数字化水平低,及时性、有效性难以保障
  随着农产品冷链产业向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扩大与升级,农产品从生产、加工、运输到销售各环节业务精细化要求越来越高,影响食品质量安全因素也越来越多,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关。整个链条的监管力量有限和监管内容复杂、任务繁重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监管手段和方式信息化水平低,难以满足现代化、数字化发展要求,迫切需要监管数字化转型升级,以此提高监管准确性和及时性。
  4.农产品冷链溯源体系有待完善
  随着农产品冷链产业向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扩大与升级,农产品从生产、加工、运输到销售各环节业务精细化要求越来越高,影响食品质量安全因素也越来越多,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关。整个链条的监管力量有限和监管内容复杂、任务繁重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监管手段和方式信息化水平低,难以满足现代化、数字化发展要求,迫切需要监管数字化转型升级,以此提高监管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冷链路上食品质量
  安全守护发展建议
  强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不仅是补齐农产品流通短板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必然要求。面对农产品冷链存在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必须聚焦关键环节和关键因素,采取多维度发展措施来不断优化和完善农产品冷链标准体系、服务体系与监管体系建设,创新管理模式与配套设施升级,实现全链可追溯,全力保障流通过程中的食品质量安全,进一步推动农产品流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健全法规与标准体系
  农产品冷链标准体系作为农产品流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过程中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对各环节操作的高效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积极推进农产品冷链标准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各环节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构建科学规范管理体系,努力提升各环节标准化管理水平,继续强化强标的贯彻执行,引导冷链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净化整体环境,从根源上提高降本增效的基础,促进农产品流通、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确保农产品冷链健康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产品冷链服务基础建设
  农产品冷链服务能力的提升,是农产品流通过程中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健全冷链网络体系,补齐“最先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物流短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科学合理布局和线路优化,应用先进的冷链技术,提升冷链物流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以此实现农产品运输过程中运营效率提升和安全性。确保农产品在整个冷链物流过程中的品质稳定和安全可靠。针对重要流通节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重点从产地冷链综合服务配套建设、干仓配一体化农产品配送网络优化、共享式移动冷库模式创新、简化流通环节产地直销、农产品流通实时追踪定位等多方面入手,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满足日益增长经济发展和市场多元化消费需求。
  数字化驱动农产品流通体系优化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高速迭代发展,数字技术不断向农产品流通领域延伸,不断驱动农产品流通产业向数字化产业转型,为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现代化建设注入全新动力。以数据为核心,通过“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数据模型”新技术新基建在各流通环节全面创新应用,产地精细化种养把品质“产出来”,田头即入库把品质“管起来”,产销精准对接把速度“提上来”,冷链运输高效衔接采用先进的温控技术和设备把温度“保持住”,全链食品质量数据“看得见”,从源头开始,全程数字化,绿色生产,绿色交易、绿色流通,实现种好、管好、卖好、运好、吃好!促进整个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农产品冷链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循环发展。
  构建全链条融合发展新格局
  新时期,面对全球一体化发展和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形势、农产品跨境出海新机遇,冷链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护航者,顺应全球发展趋势寻求新增量,抢占先机,需融合冷链生态圈上下游核心层和关联层抱团发展,推动上下游跨地域、跨行业、跨领域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构建农产品冷链供应链服务体系融合新发展格局,汇聚众智、汇合众力,聚焦关键技术共性研究突破瓶颈资源整合与配置优化,打造新优势,激发新增量,促进农产品冷链业务从“竞争”到“协同”“共享”高质量可持续健康发展,共同守护农产品冷链食品质量安全。
  构建新质监管力,实现全链数字化监管
  监管主体方面,可借鉴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监管体系,发达国家冷链物流监管机构更加专业和独立,通常由单一机构或少数几个机构负责,采用多部门分工监管、共同负责的管理模式。建议由市场监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建立完善冷链物流全链条协同监管机制。
  监管手段方面,通过全面整合“农产品+冷链”各类数据资源,充分应用先进管理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数据模型、人工智能等来优化农产品冷链过程中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模式,利用新质生产力构建新质监管力,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及冷链全程监控体系的数据信息采集,实现农产品供应链全链条闭环监管,充分发挥大数据潜力和价值,为农产品流通各环节优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食品安全无小事,在数字化全链监管方面的同时,要强化农产品冷链过程的质量安全意识,通过“政府主导+高校联动+企业参与+消费者监督”广泛开展相关政策、法规、标准、创新案例等多领域知识宣传,引导各环节各经营主体自主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增强社会监督意识,同心协力保障冷链路上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新时代背景下,冷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是乡村振兴、健康中国、数字中国等战略深入实施的直接表现。冷链路上的食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与新质监管力的潜力,不断健全和完善安全放心可靠的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服务与监管体系,实现全链质量可控与可追溯,时刻守护全链食品质量安全,为促进农业和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贡献强劲力量。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综合物流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强化冷链服务体系 守牢食品安全底线
  本文所版面
【第 5 版:冷链】
现代物流报社 http://www.xd56b.com/ 版权所有123
技术支持:喜阅网(www.xpl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