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江苏海事局局长、党组书记缪昌文: 绿色低碳是全球交通领域的发展趋势,也是“水运江苏”建设的鲜明底色。江苏海事局创新实施船舶污染防治“江苏模式”,推动长江江苏段生态环境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要深入构建船舶污染防治“江苏模式”,围绕水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着力打通接收转运堵点、补齐处置能力短板、加速清洁能源应用,推动引领水运绿色低碳转型,助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的省域范例。要推进长江干线港口码头充(换)电站建设,推动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打造“近零碳服务区”。推动绿色智能船舶标准规范制定及运营配套设施建设,支持LNG、电池、甲醇、氢等动力船舶技术应用。支持海运船舶“油改气”和LNG船舶进江航行,支持LNG加注点建设、升等、扩容等项目。推进水运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支持老旧船舶报废更新,为航运公司淘汰更新船舶手续办理开辟“绿色通道”。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妮妮: 相对于交通运输行业的流动性,港口具有区域相对集中、管理相对简单、涉及社会公众相对较少等优势,易于开展减碳工作。 尽管近年来各地港口减碳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从布局方面看,一些港口空间布局不太合理,与城市发展存在较大矛盾;岸线利用率存在深水浅用情况,优质的岸线利用率较低。在体系方面,基于港口建港时的条件限制,要推进铁水联运较为困难。 从港口能源消费结构来看,这几年电力使用量是不断增加的。有一些通用码头作业工艺仍比较传统。此外,码头降碳相应的标准规范、监测、考核评估体系还不完善。近年来,不少港口积极布局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风力发电涉及港口内的空间,有的港口空间不足;有的港口建设了兆瓦级的光伏设施,但也有一些码头因存在大量老旧仓库而无法安装光伏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