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钢铁物流 - 综合物流 - 物流云计算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订阅注册] [找回密码]  
“双子星”联盟首航启动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能级跃升
  □ 王力
  2月10日,“爱玛马士基”轮在装载了一批集装箱后,驶离洋山深水港区三期码头。
  这是航运巨头马士基与赫伯罗特新组建的“双子星”联盟从上海出发的首艘船,在全球航运格局深度重构的大背景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能级跃升迎来新机遇。
竞争格局和经营策略生变
  今年1月,马士基与目前集装箱运力全球第一的地中海航运组建的“2M联盟”正式终止。不久后的2月1日,马士基宣布旗下船舶将陆续加入“双子星”海运服务网络。而赫伯罗特在牵手马士基前也退出了“THE联盟”,导致该联盟重组为“Premier联盟”。
  由此,全球航运联盟的竞争格局从“2M联盟”“海洋联盟”“THE联盟”三家竞争变为“双子星”“海洋联盟”“Premier联盟”,以及“单飞”的地中海航运四方争霸。
  更为重要的是,“双子星”采用与传统大型箱船多港挂靠运营完全不同的经营策略——即超大型集装箱船仅挂靠全球主要枢纽港,通俗地说,就是从“站站停”变成“大站车”,大型集装箱船负责枢纽港与其他港口之间的货物转运。如此一来,各航线上的船舶都能减少挂靠港口的次数,提升服务的可靠性和速度。
  马士基相关负责人表示,当下准班率是行业的一大痛点,由于不少港口易出现拥堵,约50%的船只不能按时抵达。“双子星”精简了航线设计,减少了直挂港,并通过数字化手段,目标是让班轮的准班率提高到90%以上。
上海港迎来新增长点
  在“双子星”的航线网络中,上海港成为少数几个全球主要枢纽港之一。马士基亚太运营中心总裁柯安素表示:“选择上海港是基于其世界级的港口作业效率、数字化能力和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上海港是全球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十五年领跑的超级大港,其航线连通度和效率都高居世界首位。其中洋山港区连续两年位列由世行和标普全球市场财智联合编制的全球集装箱港口绩效指数榜首;“双子星”主要挂靠的洋山深水港区三期码头则保持着作业船时量世界纪录,每米岸线吞吐量连续四年全国第一。
  硬实力之外,上海港的软实力同样极具竞争力。海事、边检、海关等口岸管理机构积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航运保险、海事仲裁与国际接轨,不断取得新发展;上海港是全球少数几个能同时实现船对船加注液化天然气和绿色甲醇的港口,并积极打造绿色能源加注中心。
  成为“双子星”航线网络中的枢纽港之后,将为上海港带来集装箱吞吐量的新增长点,这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带来了新机遇。
  “上海港过去主要依托腹地经济的发展,带动箱量增长。这几年积极寻求新的增量,我们走访船公司总部,大力发展国际中转业务。”上港集团生产业务部副总经理周勇告诉记者,未来,通过“双子星”的航线网络,更多周边国家的货物将通过上海港这个枢纽进行中转,这必然会大幅提升上海港的国际中转箱量。
  周勇透露,上海港必须抓住机遇,强化提升港口国际中转、空箱调运等重要功能,同时做好沿海捎带、国际中转集拼等重点业务的拓展,以量变推动质变,全力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能级再上新台阶。
  当然,成为枢纽港也意味着上海港将变得更加繁忙,如何保证服务质量,帮助船公司实现90%以上的准班率是一大挑战。为此,上港集团正结合自身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强与马士基和赫伯罗特的合作,推动港口与航商“数据共享、标准共建”,助力全球航运从“规模竞争”转向“效率竞争”。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综合物流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双子星”联盟首航启动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本文所版面
【第 10 版:港航供应链专刊-港口大观】
现代物流报社 http://www.xd56b.com/ 版权所有123
技术支持:喜阅网(www.xpl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