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式联运助力物流降本增效
稿件来源:下转2版
□ 李红红 潘烁 物流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实体经济的“筋络”。作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稳定器”,物流业的欣欣向荣能够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提出“加快健全多式联运体系”“加快推进一单制、一箱制”。 随着全球化经济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单一的运输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快速、高效、经济的物流需求。多式联运打破传统运输方式壁垒,因地制宜打造铁水、公铁、公水、空陆等联运模式,实现不同交通工具间的无缝衔接,有效推动交通运输跨方式、跨区域、跨领域互联互通。一次委托、费用一次结算、货物一次保险、多式联运经营人全程负责的“一单制”,以及集装箱运输“不换箱、不开箱、一箱到底”的“一箱制”的服务模式,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逐步成为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生动注脚。 交通基础设施网日臻完善,为多式联运提供了坚实的运力保障。班轮货船破浪前行、中欧班列横贯亚欧、外贸航线通达全球……“流动的中国”活力满满。据统计,目前我国高等级航道通航里程超过6.7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约16.2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9万公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里程已达600万公里。交通网络高质量发展与构建多式联运服务体系“同向而行”,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的“全球123快货物流圈”正加速成型。 (下转2版) (上接1版)此外,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上下功夫,推动铁路港前站、铁路专用线向港口堆场延伸,强化铁路与港口之间的接驳能力,为交通网衔接按下“快进键”。 数字创新为现代物流插上“智慧”的翅膀,助推多式联运信息互通共享、向“新”而行。近年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发展,许多新兴技术与物流行业深度融合。物流企业与数字平台“双向奔赴”,提高货运效率,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不久前,铁路95306平台上线多式联运“一单制”功能,并签发了全国首张集装箱多式联运“一单制”运单。货物全程实现“一次委托、一单到底、一箱到底、一次结算”,实实在在做到数据“多跑路”,货主“少跑腿”,助力多式联运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整合资源,开拓多式联运合作共赢新局面。依托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让多式联运拥有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如今,欧洲企业生产的无纺布搭乘中欧班列从德国杜伊斯堡出发,经重庆中转,再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至越南河内,全程运输时间比单一海运方式减少约1/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25年将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相信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多式联运将成为现代物流体系中的核心驱动力,全方位、多角度推进交通物流降本增效,必将为国家经济持续向好和全球共同发展注入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