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运输方案这样生成
□ 韩鑫 申智林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现代物流体系加速构建,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持续推进,对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抓手,我国物流企业在转型中茁壮成长。截至2024年底,我国现代物流服务业相关企业总量超过114万家,较2023年底增长15.9%。 物流业如何向“新”而兴,更好赋能实体经济?一起走近3个微观样本,触摸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脉动。 物流数字化人工智能自动对比多种方案 “信息孤岛”“数据烟囱”等阻碍物流行业发展。为推动问题破解,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近日发布通知,开展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工作,创新物流数据交互模式和解决方案。实际工作中,多式联运数据开放互联,如何为企业提供优质运输方案? 天津港新兴建材码头,一批来自内蒙古的锰硅合金正陆续装船,3到4天后运抵千里之外的南京港。“由于下游客户需要,我们经常要从内蒙古硅锰主厂区运送产品至南京滨江物流中心交割库。”银河德睿公司负责人说,过去通过公路运输,虽快,但配送距离远、运输成本偏高。 如何在兼顾时效的同时,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通过智慧多式联运系统进行比较,中国物流旗下中储智运最大限度降低转场和装卸次数,为企业生成最优运输方案——从内蒙古乌兰察布出发,先经汽运至天津港,而后走水路抵达南京港,再以公路短驳完成“最后一公里”运输。 “公水联运,时间仅多了两天,成本却降低约25%。”中储智运总经理申岸锋说,不仅如此,借助物联网技术,平台实时监控运输全程,降低了货物损耗和运输风险。 “推动全社会物流成本持续下降更多要依靠创新变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王微表示,要加快发展网络货运、数字化平台和智慧基础设施建设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和形成物流领域新动能,为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提供坚实支撑。 随着一系列举措发力显效,我国社会物流成本呈稳步下降态势。 配送智能化 无人车、无人机帮助降本提质 过去一年,无人配送装备在快递行业得到更多应用。 脐橙成熟季,每天有多台无人机在山上果园和集货点间穿梭,来自湖北秭归的橙子最快24小时直达北京的餐桌。四川成都,无人机和无人车联运,串起5个农村末端驿站,整体运输时间较传统模式缩短一半。 建成厦门远海、青岛前湾等52座自动化码头;无人设备设施加速布局,无人机配送快件近300万件;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加快推广,北斗导航系统全面应用……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的智慧物流新业态,已成为推动物流业降本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 立足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运输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交通物流智能化发展。完善全自动化码头、低空物流、网络货运等标准规范,加强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标准协同衔接;有序推动无人车、无人机示范应用,促进智能技术与交通物流各场景的深度融合,助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货运绿色化新能源货车加快推广应用 湖南长沙红星全球农批中心自大年初二以来,每天平均有超8000吨水果在这里周转。一墙之隔,数十家物流公司的上百辆各式货车排列有序,商户一键下单,立马装车发运。 2024年红星全球农批中心由新能源货车完成运输的订单超8万单,新能源货车完单占比从2022年的约65%提升至近75%。相比用油车运输,新能源货车可帮司机节省至少60%的用车成本。“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物流业在创新发展、绿色转型中发挥先导性作用。”王微表示,通过加强政策协调和资源投入,加快推进物流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形成内外联通、智慧绿色的现代物流体系,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