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物流IPO突然中止,冲击几何?
□薛冰冰 2月21日晚间,南方航空发布一则《关于所属子公司撤回主板上市申请的公告》。公告称,基于目前市场环境变化,为统筹安排资本运作规划,经充分沟通及审慎论证后,南航物流拟撤回上交所主板上市申请文件。 对于IPO终止一事带来的影响,南航方面回应称,本次南航物流撤回上市申请不会对公司和南航物流产生实质性影响,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亦不会影响公司战略规划的实施。 近几年南航的“摇钱树” 南航物流成立于2018年10月24日,前身是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属货运部,公司主营业务可分为航空速运、地面综合服务和供应链综合解决方案。 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连续三年,南航物流分别实现营收153.25亿元、196.88亿元和215.38亿元,呈逐年递增趋势;净利润方面,分别为40.30亿元、56.58亿元和46.82亿元。 随着疫情影响消散,空前繁荣的航空货运业逐渐“降温”,供需关系向常态化回归,南航物流业绩出现滑坡。尽管如此,南航物流在南航各个子公司里仍是为数不多保持盈利且净利润最高的。以2024上半年为例,南航物流实现净利润17.12亿元,其他子公司中两家盈利的子公司厦航、汕头航空,净利润分别为0.318亿元和600万元,剩余的四家均为亏损。 虽然计划分拆上市,但是南航物流对南航业绩的支撑作用不变,而且会进一步促进南航财务表现。 南航在2023年3月发布的《关于分拆所属子公司南方航空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至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预案》中称,分拆完成后,南航物流仍为上市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内的控股子公司,南航物流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仍将反映在公司的合并报表中。 为何突然终止上市? 记者了解到,东航物流大股东为东航集团,持股比例40.5%;国货航大股东为中国航空资本控股,持股比例为40.05%。而南航物流大股东为上市公司南方航空,持股比例高达55%,也是其控股股东。 由于隶属上市公司旗下,对于南航物流而言,要实现分拆上市,就要受到证监会相关规定的制约。 民航专家李瀚明表示,2019年12月12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 (即“A拆A规则”),允许A股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在境内上市,并明确了分拆上市的具体规则。根据《分拆规则》,“A拆A”的条件之一为上市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该规定使得报告期内某年度曾出现亏损的上市公司,不再符合分拆A股上市的条件。 南航业绩预告显示,2024年公司预计净亏损为12.5亿元至18.7亿元。而2022年和2023年亏损更为惨重,分别为326.82亿元和42.09亿元。 李瀚明认为,在上市公司亏损的背景下,证监会不允许盈利的子公司单独上市。“因此,除非南航股份实现盈利,否则南航物流无法上市。但上市申请又有有效期,所以只能撤回。按照今年的情况,南方股份需在2025年至2027年连续盈利,才能在2028年上市。” 民航专家林智杰则提到,上市公司纷纷叫停分拆上市实际上与监管有关。2024年4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明确“从严监管分拆上市”。分拆上市监管不允许,但是并购重组注入监管大力支持。 IPO 终止带来多大冲击? 根据招股书披露,南航物流原本计划募资60.8亿元,大部分资金用于购置全货机,小部分用于信息及数字化建设。 南航物流此前招股书显示,公司拥有国内领先的大型货机运输机队,借助全货机在远程航线上的显著优势,公司能够进一步提升国际业务的市场份额水平,进而提高盈利能力。反映到生产数据上,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南航物流货邮周转量的市场占有率均高于东航物流和南航物流。 但是随着IPO终止,用于采购全货机的资金来源中断,对南航物流而言,未来全货机引进速度或许会放缓。至于是否能够继续保持全货机机队规模优势,还要打一个问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