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成卫东: 为智慧港口建设添砖加瓦
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拖头队副队长成卫东随天津代表团赴京参会,他把沉甸甸的建议装进行李箱,希望通过“以技数碳为抓手,培育和发展港口新质生产力”等建议,为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枢纽港口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过去的一年,成卫东积极履行代表职责,为天津港的智慧化、绿色化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积极调研、走访,在生产一线与工人们促膝长谈,通过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掌握最真实的情况,了解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在交流中启发学习,并把收集到的想法应用到团队的技术创新。“北方冬季气温低,港口新能源拖车存在电池续航里程衰减等问题,我们一线员工提出是否可以在拖板上加装额外的电池组,在牵引车拖挂拖板拉货的过程中,给牵引车充电,同时也能给拖板提供电能。”成卫东介绍说。 去年,“成卫东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成员从业务需求入手,完成“哈工牵引车供电系统改造”等技术创新15项,从点到面打通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堵点,进一步提升港口机械设备使用效能,优化现场操作的工艺流程。 不久前,6台智能网联汽车成功在天津港东疆港区公开道路示范应用,并通过专业级平行驾驶座舱系统实现了1控6的远程控制能力,为智能网联车的规模化运行提供了更加强大的安全和技术保障。有着“拖车王”光环的成卫东十分感慨:“我们这代人有幸见证了港口技术发展与产业变革,未来如何将前沿技术与港口生产要素紧密融合,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为此,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成卫东的建议中,包括了“以技数碳为抓手,培育和发展港口新质生产力”,他希望从科技创新、数据管理、“双碳”管理三个方面,推动建设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枢纽港口,将这些前沿技术和颠覆性的技术和港口的生产要素紧密地融合起来,让建设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枢纽港口落地落实。 在培育和发展港口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港口产业工人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如何适应新技术、新设备?队伍改革如何推进?这些问题成卫东同样关注。他认为,科技进步带来的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为港口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今年DeepSeek横空出世,天津港集团第一时间进行了大模型本地化部署,这也充分说明港口产业工人向创新型转型已是大势所趋、迫在眉睫,我们要在不断完善提升自身岗位技能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不断让自身的工作永葆创新的活力,才能成为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复合型人才。” 再次以港口产业工人的身份,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赴京参会,成卫东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履行代表职责,认真审议各项报告,积极建言献策,当好国家发展的“建言者”,同时要把会议精神第一时间带回港口、传达到基层,让会议精神在百里港湾落地生根。成卫东说:“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产业工人的现代化,作为新时代港口产业工人的代表,我要带领大家,脚踏实地、奋勇创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在世界一流港口建设上善作善成,把港口生产和前沿科技有效结合起来,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以港口产业工人的实际行动为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薄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