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钢铁物流 - 综合物流 - 物流云计算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订阅注册] [找回密码]  
积极发展航运高端服务业 构建“五个中心”协同发展新生态
稿件来源:下转10版
  □ 王嘉旖
  “加大稳外贸政策力度,支持企业稳订单拓市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释放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积极信号。
  航运,通达全球、链接世界。上海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不仅辐射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更关乎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更多出海企业打开通路、形成链路、构建网络创造条件。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现场,一组数据勾勒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最新成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150.6万标准箱,连续15年排名世界第一,成为全球首个年吞吐量超过5000万标准箱的世界大港。
  跃升“第一”后,增长后劲从何而来?眼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正迈向从基本建成到全面跃升的关键阶段。以“提升国际航运中心能级”为聚焦点,上海代表团拟提交建议,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加快形成联动发展新格局,积极发展航运高端服务业,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全方位提质升级,做大吨位、做优身位。
  无数个与大海相伴的日夜里,全国人大代表、中远海运船员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油运库船长倪迪见证着这座东方大港一步步变成世界强港。
  从事航运业26年,倪迪更知“吨位”之争背后的价值与话语权。庞大的货物吞吐量,带来了巨量资源、数据的汇集。这些正是发展航运高端服务业的“基座”。
  激烈的全球竞争下,上海暂时领先身位,但倪迪仍有一种紧迫感:前方再无可参照借鉴的样本,未来发展更需自主创新。
  他开始关注一只集装箱的流转效率。从靠泊到离岸,目前上海港集装箱的码头利用率超过80%,远超国际通行的50%至70%。得益于数字港口的建设,诸多自动化设备高效运转,最大限度激活了港口码头的价值。
  调研中,他既欣喜于数字港口建设的新成效,也看到了深水港码头日益捉襟见肘的隐忧。以洋山港为例,目前其能确保15万吨级船舶无需候潮直接靠岸。但在船舶大型化发展的趋势下,未来或许有更多15万吨级以上的大型船舶需靠岸。如果每艘大型船舶都要候潮进港,无疑会大幅降低船舶周转效率。(下转10版)
  (上接9版)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倪迪呼吁,辐射长三角的上海港应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深水岸线资源配置能力。
  独木不成林,更好地链接配置全球资源,“五个中心”建设势必要联动发展。
  正如全国两会部分金融领域代表对航运金融的高度关注,货流、客流、数据流的加快流动和集纳,加速推动金融产品开发,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积累的“吨位”加速转化为全球市场中的“身位”。“从单项功能看,‘五个中心’建设已经达到全球前列,接下来还需在更高水平继续推进,加强联动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杭迎伟认为,“五个中心”建设要加强政策联动,持续深化央地联动、跨中心协同和动态评估机制等,保障服务“五个中心”的顶层设计、制度供给、政策取向要趋于一致,打破领域壁垒,优化资本、技术、数据、人才的要素配置,推动创新生产、流通、服务全链条循环,彰显枢纽功能。
  杭迎伟进一步指出,“五个中心”建设在专业服务业等软件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尤其随着全球产业重构加速,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专业服务业愈发成为全球城市建设的核心竞争力。他建议,围绕各中心建设的交叉领域,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更好地发挥各中心建设的协同效应。
  以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例,可持续提升航运保险、海事、航运仲裁等领域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化高端航运服务自主供给能力和引领辐射能力,进一步提升航运产业链之间的互动和整合,构建更加完善的航运服务生态圈。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综合物流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积极发展航运高端服务业 构建“五个中心”
  本文所版面
【第 9 版:港航供应链专刊】
现代物流报社 http://www.xd56b.com/ 版权所有123
技术支持:喜阅网(www.xpl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