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多式联运“中间一公里”
□ 马鑫齐姣影孟祥琳刘胜昊李慧 阳春三月,南海之滨生机盎然,湘江之畔气象一新。在粤湘琼三省,铁路交织成网,列车往来驰骋,物流动能澎湃。 2024年,广铁集团累计完成货物发送12075.8万吨、日均装车6549车,同比分别增长3.6%、5.3%,均居全路前列。 广铁集团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按照国铁集团党组部署要求,围绕服务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通过补链强链、丰富供给、科技创新等举措,着力打通多式联运“中间一公里”,推动物流转型发展、货运增量提质,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 坚持补链强链破解“连而不畅”难题 架桥铺路、穿山越河,近年来,粤湘琼三省“通道+节点+集疏运”路网愈加完善,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飞速推进。针对金属矿石、煤炭等大宗货物运输需求较大的实际,广铁集团充分发挥主干大通道辐射面广、拉动效应强的作用,加快建设瑞梅、汕头广澳港等铁路,持续补强供应链条,进一步提高铁路覆盖、通达水平。 应发展所需、民生所向,铁路物流园星罗棋布。广铁集团积极探索场站装备提质新路径,持续新建具有规模效应的物流基地。 广州南沙,“湾区之心”,多条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交通要道在此汇聚,曾让广州市民一度实现了车厘子“自由”。为何? 南沙港铁路是粤港澳大湾区重点项目之一,打通了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使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在南沙相会。为打通梗阻,提升运输效率,广铁集团稳步推进南沙港铁路与广州港一体化运营管理,打造路港“利益共同体”,2024年南沙港、南沙港南站合计到发量同比增长50.1%。 丰富物流产品破解“供需矛盾”难题 多式联运是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一环。如何让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帮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广铁集团用“创新”给出了答案。 广铁集团在全路首创“一箱也收、一车也开、定制服务、按时定点、天天开行”客车化班列模式,升级提质既有广州至长沙往返班列,年发运量同比增长60%;按照班列市场化公开竞价模式开行广州至哈尔滨班列,并在全路率先建立清算单价跨局协商机制,完善铁路货运网络链接。 目前,以珠三角为核心,连通长三角、京津冀、成渝、长株潭地区的城际班列体系已基本建成。2024年,广铁集团在国内班列线条新增8条,开行12637列,同比增长12.3%。 粤港澳大湾区中小企业体量大、产业集群化发展,货运需求充足。为提升服务质量,实现精准高效运输,广铁集团坚持“一企一策”,与肇庆市福加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联合开展项目攻关,分615个销售去向测算运费、比选最优方案,顺利启动全路首个白货集装箱物流总包项目。从“发站接取”到“站点配送”,再到“门到门运输”;从“铁路运费核收”到“财务对账”等过程,铁路部门逐一理顺各流程节点,打通物流配送“末梢神经”。 该公司供应链总监刘赋佩表示:“开展物流总包项目以来,铁路方提供了多地区的运输组织、取货配送、信息化跟踪的全程物流服务,‘公转铁’的顺利实施为我司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 目前,广铁集团共启动物流总包项目7个,通过优质服务,破解“供需矛盾”,在多式联运“硬联通”的基础上,实现了铁路与货主双向奔赴的“软联通”。 注重科技赋能破解“信息孤岛”难题 数据已成为现代枢纽的重要资产。广铁集团坚持以“鼎新”带动“革故”,与广州港搭建信息联通、资源共享、生产联动的海铁联运合作平台,推动产业链、信息链强韧起来;与奥马冰箱、广州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路港企三方联合增货源、减费用、提效率;与广州港、盐田港等企业合作,开发智慧大屏、一体化编制生产计划、班列运行全程管理等功能,实现一站式服务、作业高效协同;探索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开发市场监测功能,自动获取市场变化信息,促进经营分析智能化,为物流营销决策提供依据。 为确保“铁水公”高效衔接,货物往来更加通畅,广铁集团梳理重点营销项目,积极推广中国铁路多式联运网络物流平台,在大朗、广州国际港先后开展10天的驻点宣传,现场帮助有意愿加入的汽车司机注册该平台;在广深、广州、长沙铁路物流中心和海口车务段召开推介会,大力引导运力商入驻该平台。目前,共吸引入驻运力商200余家、车辆近12000辆,接取送达超10万单,居全路前列。 货如轮转、客似云来,粤湘琼三省东西南北互济协同正不断加深,铁路现代物流组织体系建设正蓬勃远航。 |